咸宁日报——瞄准市场抓调整 培植典型树样板 通羊镇建设农贸型强镇

 通讯员王能朗、赵冬平报道:走进通山县通羊镇境内,柏树下村公路旁的11家厂房里机声轰隆,车间内搬运产品的工人忙碌不停;抬头远望,通厦公路沿线的赤城山坡上果树成行,田野中四处鸡鸭和莲藕,公路两旁一栋栋小洋楼一行连着一行。

群众说:“现在村貌变了,村民富了,是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发挥优势抓调整,巧绣邻城‘路边花’带来的新景象。”

通羊镇地处通山县“皇城脚下”,是通山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本地邻居县城信息灵通、交通方便的优势,从三方面引导群众大栽“路边花”,妙棋“三着”建设农贸型强镇。

瞄准市场、抓好调整。该镇围绕“农作物品种调优、产业规模调大、综合效益调高”的规划,将通山核电路沿线的茅田千亩田畈按照高效农业进行分类布局,培育1000亩生产苗木园,建起500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绿色食品经济园,发展500亩果木园。如今茅田畈的千亩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园内种有蔬菜、草莓、双孢菇、小礼品西瓜、甘蔗等,栽有葡萄、紫李、板栗,形成了园内鸡鸭成群、猪羊成圈、鱼满池塘、水果满枝的特色经济模式。

培植典型、树立样板。该镇从县财政、科技、教育等部门引进资金、技术,从外地引进5家种、养大户和能手,在湄港田畈创办100亩种植基地、50亩养殖基地,使该村位于通厦线公路的湄港畈成为全县亩创万元收入的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让当地农民种有样板、养有示范。

引导农民前门开店、后门种粮,让农民做到经商、生产两不误。到目前,该镇地处城郊的柏树下村、沙堤等7个村有450多户农民在县城里、公路边建起楼房,摆摊设点营业,从事饮食、副食加工,开起餐馆、办起豆腐铺、做起生意;5个建筑专业户率领千名建筑大军在通山、咸宁等地为城里人建筑高楼大厦;72户农民创办物流中心,他们开着汽车载货拉客东奔西跑。

如今,通羊镇已有11个村有集体企业,办起了民营竹木业加工厂,粮食米面、副食加工厂,群众购货有店,看电视、查信息足不出门;他们种的水果、蔬菜、牲猪等农副产品牢牢占据了通山县域,培植的果品、花木占据了本地市场,栽培的果品、花卉还远销武汉、长沙、南昌等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