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科学施肥 用养结合通山耕地质效双增

记者宋文虎、通讯员梅载舟、朱丽莹报道:2日,通山县燕厦乡甘港村,200亩的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水稻示范区,水稻葱郁苍劲,禾香四溢,生长形势十分喜人。

“这个示范区去年10月播种绿肥,效果特别好。”该示范区站长陈文革介绍,这是通山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而设置的试验区之一。

为实现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该县牢固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成立了专班工作小组,制定了通山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责任,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实行量化考核,目标管理。

要想粮食收成好,土壤质量要跟上。该县结合全县12个乡镇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布局,以粮食、蔬菜、果茶等作物为重点,在各乡镇进行GPS定点土样采集和土壤分析,完成土样常规五项化验,逐步实现所有行政村和土壤类型养分“全覆盖”。

同时,该县还完成了13个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地块设施建设,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和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完善全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确定耕地保护目标和耕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提供基础支撑。

土壤质量高,施肥也重要。该县根据不同土壤类型、种植模式、施肥水平等设置了30个施肥情况观测点,分析土壤有机质变化,对试验作物的生长规律及需肥施肥规律进行科学总结,为大面积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王金水介绍,他们根据取土化验、田间肥效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作物目标产量,拟定了县域肥料配方和制定方法,相关专家进行修正、完善,建立了主要农作物优化施肥方案,并提供给农民选用。

该县还大力推广精准施肥、增施有机肥、施用配方肥、水肥一体化、绿肥种植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优化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行有机肥养分替代,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农田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耕地质量等级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