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通山】百集历史图文第三十六集:大山深处狩猎人

开启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特别呈现


大山深处狩猎人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这首民歌,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的生活。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用“弹”来猎取食物的喜悦心情。

通山山高林密,常有野兽出没。据考证,全县共有国家保护珍稀兽类金钱豹、穿山甲、牙獐、水獭、豺、豹猫,稀有珍禽锦鸡、仓鸮、金腰燕、环颈雉、白鹇、红嘴相思鸟等动物资源398科720属1,200余种。

为了保护庄稼,或许为了讨点口福或赚点小钱,几十年前的通山乡村,常常能看到猎手的身影。

你知道当年猎手的模样吗?





照片摄于1980年的官塘公社隐水村。隐水洞尚未开发,更没有擦村而过的高速公路,这里不过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村。



1985年,一个来自浙江的客商在南林大量收购鲜死蛇,图为活剥后的蛇身晾晒时的情景。





1992年2月15日,楠林桥镇石门村四组一村民将捕获的猪獾拿到通羊街头叫卖。



照片上的两只仓鸮(仓鸮似猴脸,长满绒毛,深圆大眼,嘴黄褐色,嘴喙不尖,鹰身鹰爪,俗称“猴面鹰”),一只体重500多克,一只400多克,杨芳林镇田铺村阮诗得1985年10月15日采摘油茶时捕获,他将其送到动物保护部门,4天后,这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在凤池山林场安家落户。



1991年8月,县渔政监督管理站先后8次将被人捕捉的1.68万只青蛙放回农田。

从捕猎到放生,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透射出社会的进步。

你知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后面的词句吗?没错,接下来是“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苏轼于公元1075年冬季创作的一首词。作者通过狩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狩猎,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令人欣喜的是,绿色消费、环保意识,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逐步成为一个共识。


夏 勋 南,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