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 林绪雍: 一世“粮”缘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和改革杯征文作品选登



一世“粮”缘



父亲今年八十又七了,除了咽喉时有不适,不宜吞咽稍硬食物外,再就没什么别的病痛。耳不聋,眼不花,完全可以生活自理。尤其脑子还不糊涂,记忆力甚好。因一辈子在粮食部门工作,退休20多年了,至今对粮食相关物事仍念念不忘。



父亲,一参加工作就被安排在粮食部门。要知道,当时的粮食部门可不是容易进得来的。而没有任何资历和社会关系的父亲,就像一颗种子,恰恰洒落在这块“良田沃土”上了。从此,父亲的人生就被定格在粮食这个圈子里,吃粮食饭,念粮食经,没越雷池半步。从最基层的保管员、检验员、统计员,一步步做到粮管所主任,直至退休。


父亲的工作履历,正好贯穿于粮食自由购销、统购统销、双轨制、以及放开市场等各个时期。见证了粮食部门的“好”与“不好”,见证了粮食从短缺到不断丰富的艰难与不易。见证了农民从收获不多的粮食拿出很大一部份来养活城市到取消公余粮再到种粮享受补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正因如此,父亲一直坚信,粮食是天大的事。他说,农民和粮食工作者都是光荣的人。所以,当他的儿子,我当年考上中专,填报志愿时,非要我填报粮食学校。父亲那份自信,那份从容,那份不容争辩,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工作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他常说,能参加粮食工作多不容易。那神情,仿佛心里装的全是满满的粮食,自豪而满足。他发自内心把工作看作千斤之重,每个岗位都不苟且,不应付。所以无论严寒酷暑、年节假日,每一天都是全情投入全心投入。父亲算是有文化的人,加上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工作中每一个业务环节,他都游刃有余,称得上行家里手。收购,抓起一把粮食,用嘴一咬,再双手合十,掌心一搓,水份、杂质、出糙率这些基本指标就能判明八九不离十;储粮,通过嗅觉、触觉就能感知粮食存储状态,哪个部位发烧,哪个部位有“气面粮”,是否有霉、虫、鼠、雀危害。检验,更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粮食的优劣,但这个把关守口的节点,父亲从不凭感观行事,总是拿着检验仪器,行走在粮袋之间,爬上爬下,用科学的数据,公正阳光地为每一车(袋)粮食打上合格与否的标签。


至今,父亲还不时念叨些当年的工作谚语,十分经典。“一干二净三饱满”“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这些都是各业务环节中最基本的准则,也是对工作最高境界的追求。还有诸如过磅时的“一秤准”,农村“产购留”册籍的“一口清”,这些无不是平常刻苦练就的神功。


父亲当上粮所主任是在粮食双轨制时期。就是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时期。父亲提出“稳住主业,放活附业”,走出一条粮食前所未有的路来。开餐饮,搞旅馆,养猪,养鸡,养山羊。一时间成为全县粮食多种经营的标杆。然而“双轨制”执行起来也有缺陷,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很容易钻空子倒腾平议差价谋取私利。被人片面地称为“捣鬼制”。我清楚地记得,每到粮食年度末,村民手中大量的粮食指标,因无钱购买,只能等着过期作废,而日后漫长的日子,则需花更多的钱来购买议价粮糊口度日。这对“用钱靠救济,吃粮靠供应”的穷苦百姓无疑雪上加霜。针对有些人暗地里倒腾指标干起谋利的勾当,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天,父亲叫来村干部,当场拍板,让村登记造册,先作销售,粮款由村写好欠条,粮食仍存仓库不动。偿还了粮款,再将粮食取走。解了贫困村民之急。



时光荏苒。那年,父亲的粮经念到了头。其时,粮食也逐渐走向市场。下岗的妻子在县城开了一家粮店,闲下来的父亲说,搞一辈子粮食,帮看个粮店该没问题。妻子正缺人手,求之不得。于是,父亲重操旧业,在家门口又上岗了。父亲用他一辈子累积的经验和人缘,协助妻子,硬是将一个小小粮店打理得风生水起,做成全县规模数一数二的粮油批发部。


父亲吃惯了大米。开店时,各地的大米汇集一处,每当新品出现,父亲要亲尝个遍,但总说缺了过去老家大米的本真味道。于是,父亲不辞辛苦去乡下亲戚求购。后来几年,乡下亲戚捎信来说,就种点自家吃的,没有多余的了。父亲戚戚然。


直到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实行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尤其习总书记“把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已手上”深入人心,各种新型种粮主体,雨后春笋般涌现,种粮成了香饽饽。



前几天,听说老家的兴粮农庄搞得不错。那里的陈老板倡导绿色、健康理念,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虾稻共生的生态方式种植,引九宫山天然泉水灌溉,用自然之道,互哺互育。而老家本来就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景随处可见。好山、好水出好米!为了父亲及家人享受这舌尖上的稻香,我特意开车前去购买。



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摆上桌来,一家人陪着父亲温馨地围坐在一起。这饱含山水精华,爽滑糯软,弹润鲜香的米饭,父亲一口气吃了满满一碗。看着父亲尽兴品尝本土培植的优质食粮,一家人都说,父亲好幸运,好有口福!我想,岂止如此,“粮乃国之基”,粮食的巩固与发展,乃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是国之大幸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林绪雍,网名森林一叶。通山县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发展与改革局。任过会计、企业经理、办公室主任、副局长等职。工作之余,以阅读、码字为乐事,偶有 “小豆腐块”在媒体发表。


朗读者简介

阮殷,通山一中英语老师,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热爱音乐,热爱朗读,享受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