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通山:做活山水文章 深化农旅融合筑牢脱贫根基

云上通山报道:5月19日,通山县港路河南林桥镇湄溪村段,当地农妇唱着山歌泛舟河面,吸引游客驻足观看。二十余公里长的港路河碧波荡漾,沿途两岸满目苍翠,风光旖旎,令人流连忘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通山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以农旅融合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呈现出全季宜游的良好局面,不断筑牢群众脱贫致富的根基。

补齐交通短板  打通发展“动脉”

通山山多,河库也多。山水资源养育了通山人朴素的性格,也一度阻挡他们发家致富的脚步。近几年,通山着力补齐交通建设短板,快速推进“路、站、运、渡”一体化建设,全面打造“县域一小时交通圈”。如今的通山,“高速路+国省道+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尤其是“九宫山六山连通”、“富水湖四面连环”,让通山真正实现“全面畅通”。

“来这里划竹排,品农家饭,看古桥、赏山水,真惬意。”5月19日,来自黄石的游客潘先生说。

湄溪村既有2万亩林地覆盖,又有港路河的滋润,自然风光秀丽,但苦于交通不便,多年来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发展相对滞后。去年,该村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从上级争取到扶持资金,拓宽、硬化通村公路。今年4月,湄溪村农户自制竹筏,尝试发展乡村旅游。4月中旬,当地乡贤自发集资,筹办了一场“湄溪村李家湾竹筏联谊会”,吸引百余人参与。

“下一步,我们还将对河堤进行绿化和美化,通过发展水上乐园、自助烧烤、赏花、水果采摘等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湄溪村支部书记李昆明介绍。

“来湄溪的游客多了,希望我种植的再生稻米也能被更多人熟知。”通山县乡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卫星说。2011年,陈卫星和妻子从广东回到湄溪试种再生稻。经过几年发展,该合作社成员已达170多人,“湄溪香米”品牌也在县域打响,甚至远销省城,供不应求。

依托特色资源  做活旅游“文章”

近段时间,和湄溪村山水一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厦铺河流域的三界谷。“五一”小长假期间,鹅公颈水库的一次“试水”,让地处山谷深处的大瀑布成为“网红”。连日来,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涌向三界谷“打卡”。

“想不到家乡也有这么美的地方,风景和那些名气大的景区比起来毫不逊色。”5月12日,通山户外运动爱好者焦先生感慨道。“虽然今天没有看到壮观的大瀑布,但还是觉得不虚此行。”来自鄂州的游客魏女士说。

随着三界谷声名鹊起,当地村民们卖起山货,吃上了“旅游饭”:厦铺镇三宝村留守妇女陈雪霞在瀑布附近支起小货摊,售卖食物和饮料;冷水坪村的戴景芳开起农家菜馆,短短几天时间就有近万元的营业额。而像戴景芳家这样的农家菜馆,冷水坪村还有7家。

“近年来,我们围绕特色生态旅游,积极策划山水旅游招商,重点打造萤火小镇、西湖龙山田园综合体、冷水坪红色革命基地等项目。”厦铺镇党委书记李钟一介绍,将以绿色生态为依托,因地制宜,推进文化传承和农旅融合,实现厦铺高质量发展,让绿色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发展乡村旅游  夯实产业“根基”

日前,燕厦乡龙燕湾景区的门楼主体工程宣告完工,即将进入外墙装修阶段。该景区建设注重产业融合,突出山上观光、水上运动、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乡村体验等五大特色,重点打造水上乐园、风情小镇、湿地公园、滨河度假等旅游休闲、农业观光项目。

近年来,燕厦乡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进一步激活优势资源,着力布局“一湖、二路、三区、四带”,全面开启富美燕厦建设新篇章,打造通山“东方明珠”。“我们以万亩碧波的富水湖为中心,依托富水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独特天然的旅游资源,力争将富水湖打造成旅游开发示范区、先行区。”燕厦乡党委书记陈东表示,良好生态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要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绿色生态为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春可赏花品茗、夏可避暑漂流、秋可观星赏萤、冬可踏雪寻梅。”据悉,通山县正通过打造山水生态、运动康养、生态田园等旅游精品线路,呈现出全季宜游的良好局面。( 王奇峰 通讯员 杨清 朱丽莹)

(编辑:谭茜   编审: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