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艺术工作出行,如果我染病走了,约定3月在金陵美术馆的个展可作遗作展”,今年二月,湖北疫情最紧张的时刻,身在武汉的通山籍艺术家樊晖手持相机走进人满为患的医院,之前他给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刘春杰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刘春杰回忆起自己当时“泪水重重地砸在手机屏幕上”。数月后,武汉安好,樊晖安好,而迟来的“时间截面——樊晖艺术展”昨天在南京金陵美术馆正式开展,这场由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主办的大展也是疫情发生后全国首场武汉籍艺术家个展。
樊晖本人也来到现场出席了发布会,他希望这场特别的展览可以给南京观众带来关于“时间截面”的影像与想象、记录与思考。这场展览将持续至9月3日。
他用生命做抵押,
拍下那22天的武汉战疫现场
早在今年1月初,金陵美术馆就向武汉籍艺术家樊晖发出了个展邀约,展览原定于3月初。受到疫情影响,加之樊晖创作计划的改变直至7月才与观众见面,呈现的作品均是艺术家用时间和理性的再创作。
樊晖
展览的《犹在境中》系列是樊晖得知江苏医护团队驰援湖北,专为致谢医护人员舍命付出,首次在金陵美术馆呈现的反映武汉疫情中心的作品。在武汉的战疫关键时刻,樊晖始终在场。他手持相机,走进人满为患的医院,捕捉特殊时期人间情感,普通人救助、自救的悲情和壮烈。从大年初一开始,他连续坚持22天,以影像记录市民和医护人员在疫情中奋战的疾行和呼吸。
“就像医生治病救人、记者采访记录一样,我是艺术家,这是我的工作,当时的确很危险,但我来不及想这些”,在记者面前讲述武汉22天的创作历程时樊晖特别平静,好像跟在工作室创作没两样。他遇到过空难、经历过汶川地震,他形容自己是无数次靠近死亡边缘、端着摄像机安静在现场的纪录人和陪伴者,“‘时间截面’的意义在于记录每个特殊事件的时间节点,希望能给南京观众带来别样的观展体验”。《犹在境中》系列有数十件摄影作品:手持CT的武汉市民倚靠病椅等待妇产科人潮焦虑的大门、搀扶病人的临时保安、医院走廊守望的家人……而樊晖每天拍摄下这些作品后,他都把每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内容用标签标记好,防止自己会不会在第二天“倒下”,为了家人的安全,他前后自我隔离了三四个月……策展人刘春杰形容这些是他“用生命做抵押而换回的作品”,意义非凡。
布展直至开展当天,
走进展厅,所有人都会被震撼……
“我前后做了三次核酸检测,武汉一次、上海一次,来到南京后又做了一次”,樊晖感慨,南京的防疫工作细致严谨、有条不紊,是全国防护最好的城市之一。开展前一晚,樊晖与馆内工作人员一直忙到凌晨四点才完成全部的布展。而这样的付出观众在走进展厅的一刻就感受到了——金陵美术馆此次展陈布置方面可谓别出心裁,将展厅空间、墙体颜色全部重新规划,有别于传统书画展。观众仿佛置身于北京798或上海西岸国际艺术空间。《犹在境中》系列的现场布置成了一个简约化的“医院”的环境,现场有多处镜面设置,让彼时彼刻的那些片段、画面仍让观者“犹在境中”。
樊晖是一位在绘画、雕塑、影像等公共艺术以及故事片、纪录片导演、编剧、摄影、剪辑等多个艺术领域皆有优秀作品的“全能艺术家”,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影像、综合材料等多个艺术形式,而展馆的设计现代、闪亮、悲凉,弥漫着艺术的慈悲与关怀。刘春杰表示,樊晖是一位深刻的艺术家,他用时代情怀和艺术关照大众有感情有温度的现实生活,以在场者的悲悯之心,将生死置之度外,视域开阔,言说当下。现场,包括《犹在境中》系列在内,“时间截面——樊晖艺术展”共分为《柏林内墙》《关系》《咏春计划》和《犹在境中》四个部分,是艺术家在五所城市视域关联美术馆新空间,跨越近二十年的时间访谈。
樊晖,湖北通山人,1971年10月出生。1989-1993年大学本科就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版画方向。1993-2005年就职湖北省美术院“环境艺术工作室”、“雕塑工作室”,时任湖北省美术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2010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 (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Hamburg) 视觉关联系电影方向留学,师从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教授。电影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10年在柏林成立艺术工作室,2012年在上海创立“春晖映画”。1992年至今作品在视觉关联全案的绘画 / 雕塑 / 影像等公共艺术以及故事片、纪录片导演 / 编剧 / 摄影 / 剪辑独立制作,作品涉及视觉关联策划和空间设计、品牌推广等交叉领域,曾参加中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瑞士等重要艺术展览。2013-2015年担任Espresso品牌视觉艺术总监、2017-2020年INSATIN品牌视觉顾问。
纪录片《关系》画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阳关三叠》
《犹在境中》系列
来源:《扬子晚报》记者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