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通山县刘家岭村是省级贫困村,当地借力“光伏+”,不仅要贫苦户吃上了“高科技饭”,更拓展出光伏+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看着自家屋顶的太阳能面板,村民陈其兴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这放在以前,他可是穷得连电都用不起。在刘家岭村,有139户贫困户,像陈其兴这样无资金无技术,劳动能力不足的占了大多数。
为了做到精准施策,村里召开扶贫产业讨论会,组织代表到外地考察,选定了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光伏产业。
光伏发电设备每千瓦要投资8000元,对于贫困户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村里综合利用产业扶贫资金,为6户特困户免费安装,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千瓦补贴4000元,另外帮助联系贴息贷款解决自筹资金困难。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光伏发电服务社,电站日常维护由服务社负责指导,收益直接打入贫困户银行卡。如今,在刘家岭村,到处可见在太阳下熠熠生辉的光伏发电板,2015年至今,47户贫困户靠此吃上“高科技饭”。但在驻村扶贫队看来,这还只是第一步。
在刘家岭村二组的废弃砖厂,4排孔雀养殖大棚顶上布设了110千瓦光伏电板,棚里500多只蓝孔雀悠然觅食。一地两用,棚上棚下可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68岁的陈其兆原本已经等着政策兜底,现在做了孔雀饲养员,一年工资近两万元。如今,“光伏发电+养鱼”、“光伏发电+养孔雀”等产业模式已在刘家岭村全面铺开。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牛寅 乐昌兴 孙志成 余炯 责任编辑 黄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