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都市报——让扶贫户的孔雀都“华丽开屏”

——通山县大路乡犀港村王文教脱贫扶贫的故事

记者叶和平、通讯员卢娟、汪丽娜报道:“多亏了农商行的精准脱贫贷,我的孔雀山庄才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等建成后还可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呢!”面对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养雀青青王文教信心满满的说。

       近日,通山县大路乡犀港村返乡创业青年王文教寄养托管孔雀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被人民日报点赞。

       2010年,在广州开工厂的王文教,一次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雀羽婚纱,特别漂亮,就萌生了养孔雀的念头。于是,他在网上买了20只孔雀试养,每只500元。2013年初,为扩大养殖规模,王文教回乡租用100亩地,建设孔雀养殖场,最初的几年并不顺利,因为没有孵化孔雀的技术,再加上销路打不开,生意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就在这时,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通山县在全辖范围内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通山农商行对接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信息,建立贫困户家庭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这让迷茫的王文教看到了希望。

       在精准扶贫调查走访中得知王文教养殖场还雇用了贫困户,是典型的大户带动扶贫脱贫的情况,通山农商行信贷员就主动上门,三天内为其发放200万元精准脱贫贷,助其养殖孔雀。

       “我行创新贷款发放方式,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意愿和生产经营能力,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分为自助发展类贷款和企业帮扶类贷款,对无生产能力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致富能人帮扶贷款,最大限度提高贷款使用效益。助推了广大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做到了变‘输血’为‘造血’。”农商行信贷员解释,“给王文教发放200万元的贷款属于企业帮扶类贷款,就是要让金融扶贫产生‘造血’功能。”

       正是有了农商行200万元贷款的支持,王文教才真正走出了创业困境。

       “贫困户每养一只拿到无风险的100元,我承担风险,但赚得更多。”问及利润,王文教毫不避讳,一笔账算得精细:一只孔雀养一年出栏,饲料120元,寄养费100元,算上孵化、防疫和死亡率,平均每只成本不到400元,卖到广东、浙江,一只800元,利润在400元左右,“这还没有算每只母孔雀一年可产蛋30到40只”。

       由贫困户寄养孔雀,王文教公司无偿提供饲料和技术指导,一年之后,公司按每只100元回收,他以寄养托管的方式,先后与大路乡山口村、吴田村、新桥冯村、界水岭村、东坑村、贾家源村48户贫困户签订合同,每个贫困户年获利3万元,助推贫困户走出贫困。

       之后,王文教养殖越做越大,并从单纯养殖孔雀向雀羽加工和观光旅游转变,目前他投资1500万元正在建设孔雀博物馆,还和当地野保部门联手在养殖场内建起了野生动物“收容所”。

       “等这些项目一一建成,将会再增加100多个就业岗位,还可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就业。”临走时王文教拉着记者的手说。

       5月23日人民日报聚焦“脱贫攻坚青春派”,开篇就以《让蓝孔雀变身脱贫吉祥鸟》为题,点赞了这位湖北通山青年王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