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张地方文化名片
——读吴世湖通山地方故事《风物撷英》
作者:徐大发
日前读了通山史志专家吴世湖的新作《风物撷英》一书,读后兴趣盎然,收获颇丰。不禁为吴世湖数年来的潜心付出和热爱通山之情所感动,这本书可以说是人们深入了解通山风物风貌的一张好名片。
全书共42万余字,分为“山川传说”、“地名掌故”、“人物传奇”、“红色记忆”、“民间故事”五辑。故事发生地采集地几乎覆盖了全县全境,极具有地域性代表性。
“山川传说”部分。几乎全部是关于通山的神奇美丽的传说,通山“统统是山”,山多产生山的传说故事是很自然的事。我从这些关于山的传说中看到了通山“人类童年的影子”,也可以说是通山山民千万年来对大自然的一种崇拜和敬畏一种对家园的赞美和热爱,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缩影和象征。如“奇观异景石牛山”、“美丽传说满城山”、“人间仙境九宫山”、“槐荫树下保平安”、“仙人送水三潮泉”、“法师治水观音洞”等等众多故事即是。通山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发展旅游需要软实力,这些关于山的传说故事其实也就是一种软实力,无疑能助力通山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地方掌故”部分。大多伴以历史传说,含有真实的成分。故事来源多有出处,为人们认识地方风物人情提供了方向性参考,从故事的角度对通山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全景式演绎和解说。
“人物传奇”部分。人物众多,身份各异,个性鲜明,典型性很强。吴中复、朱廷立、徐浴泉、舒宏绪、王明璠、石瑛等一大批的历史名人,为学为官方面都很有建树,留下了不朽的声誉和故事。还有其他机智人物、道德典型、民间怪才等人物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通山历史以来的“人生”众生相,杰出人物是怎样演绎通山历史的,从这些人物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地方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
“红色记忆”部分。这部分故事极具考证精神,故事写得比较严谨,也充分发挥了作者作为史志工作者的专长。这部分少了戏说传说的成分,很具有文史的价值,可作为史书的补充资料来读。当我读到关于故乡英烈的故事时,一下子打通激活了我个人的历史通道,清晰了所有关于这些地方英雄的粗浅的模糊认识,一个个活鲜鲜的英雄人物似乎展现在了眼前。个人认为这部分是全书最闪亮的一辑。
“民间故事”部分。这部分的故事顾名思义是来源于“民间”,可能是吴世湖亲自辛苦采录于民间的缘故,觉得这一部分的故事民间味最为浓烈,几乎保持了最初的故事核和原生态的味道。私下认为故事虽然离不开个人创作,但应该大多数保持故事的原生态。民间故事大多靠大众集体创作,口口相传,作为故事收集加工创作人,如果保留了原味,就更能让读者寻觅到历史原貌和传统的现场价值观的影子痕迹,为后来人的研究发掘提供最好的故事范本。
写到此,个人认为如果本书的所有故事都能保留一个风格,倾向于纯粹的故事体裁,保持一致的口语化创作那就更加完美了。书中有些个别故事读来有史料叙述体的痕印,有的超长叙述,书面语言味浓,读来略显累赘和冗长。“文简则老”,如果故事再版望能作以调整。
尽管这样,瑕不掩瑜。这本书还是一本难得的打开地方风情风貌的好书。这本书是推介通山地方文化的一张好名片,吴世湖的辛勤耕耘带了一个好头,做了很好的贡献。希望有更多的地方作者编著或创作出更多的“通山民俗”、“通山饮食”、“通山戏曲”等通山地方文化系列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