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曾家山
作者:孔帆升
曾家山并不高,不会让人有高山反应;也不远,车子从杭瑞高速下到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镇,一脚油门可踩到山顶;当然也不是很近,它被崇山峻岭簇拥,把尘嚣抛得毫无踪影。
初始印象中,曾家山是个“挂壁村”,当贫困还压在中华大地时,村庄建在高山坡,缺水缺粮,山地都开荒出来种粮,穷得声名在外,山下人用“有女不嫁曾家山”告诫家人。其时不通公路,山里植被差,人在山脚下抬眼一望,就能望到土坯房立根不稳地插在山坡上,心里很有几分畏惧,别说是在那里生活与劳动,就是空着手走路也令人犯愁。第一次去别人的家乡曾家山,我是弯腰弓背爬着上,小心翼翼扶着小沙石路旁的草木,用手脚与屁股颤巍巍溜着下山的。那次,怯于路险山贫,我什么也没看,但是,能说曾家山人不爱家乡吗?
公路通到村庄后,我又去看了古树,还实地探访过电影《辣嫂》拍摄基地,一下子就被它的环境与乡风所吸引。到曾家山多了,就有清晰的轮廓,它原来是多么幽远,古朴,静谧与淳厚呀。自此,一些片断时常再现,一些元素在心里引起化学反应,渐进式核裂变,想,念,盼。于是,在猛然升温的癸卯年旅游旺季后,避开万亩杜鹃与樱花盛开的春季,带着一份独有的闲适与清静,我与友们又一次拜访了曾家山。
一路上反复想象,此时的曾家山该是何等的美呢?去了多次还是想去,与朋友念叨起,却一时说不出它到底为何有此魅力。想来,这就是真爱,是无可言说的钟情吧!
春末夏初的曾家山,满眼是树树树,林林林,视野被绿色铺染,除了天空蓝,就剩下了大地浓郁的绿。忽而,一阵风吹来,兰草的香味,也可能是金银花的香味,掺着鸟的清脆之音、一对年轻夫妇的乡音与鸡的轻鸣,从林间渗过来,直入心肺,一种通透全身的舒畅,让人禁不住深呼吸。走过满是落叶的林深处,转到另一个山头,回首曾家山,只觉树在屋间,屋在树下,屋在屋上,村庄被山严实地簇拥、包围、掩没,偶尔露出一两个红色蓝色房顶,就仿佛是林间长出的红色蓝色树冠,有独享世外桃园的飘逸萦于心头。眺望大幕山尖,山脊上巨大的银白色风车有转的,有没被风唤醒,还在沉睡的。不久的将来,大幕抽水蓄能电站,就要如风电一样把深山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华中电网,到时,曾家山气象更是山水相融,一目千里。
在竹木茂盛的坡坡坎坎,一排排、一重重的竹子、杉树和叫不上名的乔木,织成稠密的屏障,在满是落叶的林地里竟相挺拔。我宛若回到童年,好奇地沉浸于树在树上,上面的树根高过下面的树梢,根扎在林上云端的神奇自然现象里,深深地被万木葱茏向上和蓬勃的大气所折服。更为欣悦的是,依附山林安居的山民,他们淳朴的人生,依稀可从某些生活细节观照到。虽然山里人大都到城里工作了,根还在山上,土房子大都翻新了,但随处还可见旧时光的影子。竹做排水管、接水管,大木块做板凳、茶几,竹竿做晾衣竿,厚厚的石块木块用于蹲茅厕,又别致,又方便,又环保。
头顶的蓝天蓝得让人想入非非。忽而想到那年夏天的曾家山,雨后初霁的彩虹,水洗一样清亮的阳光,绚丽的朝霞与妩媚的落日,星夜的静对皓月,再看看眼前无边的清静与放眼的旷达,就有不羡神仙不羡佛,褪去虚荣与浮名,只想做个山中人的真实想法。
呼吸着富含草香、花香和竹叶青的新鲜空气,留连山间小径,在百鸟温婉的歌唱中,我和友人彻底融入大自然怀抱,放下万丈红尘,停下来,静下来,与飞临拇指的彩蝶深情交流,用眼睛与一只松鼠比机灵,挥动手臂与美丽的野鸡比赛竞走。抑或蛰伏林间,分辨鸟语水声,邂逅一只笨野猪或胆小的山兔,把翱翔蓝天的雄鹰召来搏击。零距离地亲近和感受植物的旺盛生机,蹲在一棵花旁,试图窥见其静静绽放生命的定力。真想变成一只蜜蜂,能够惬意地驻在花瓣上做个甜甜的梦。
一群三四十岁的男女,在有三四百年树龄的雄雌银杏牵引下,徜徉于两山夹峙的一处沟谷。这里生长着40余棵两人合抱的银杏、青稠、苦槠、枫树、毛栗、南酸枣、黄连木、小叶青冈等国家保护的名木,树龄都在180至400年之间。一棵300余年的苦槠树,粗壮的根长长地伸到坡下,长成一个斜面,稳稳撑起枝繁叶茂,走过比整个清朝还长的数百年春秋。数棵南酸枣均在200年以上,巍然挺拨顶天立地,有棵中间空洞了,另半边肉身包裹着树干昂然而立,遒劲的枝干有力地伸展,向上去寻找更高更辽阔的空间。
在古树掩映、翠竹环抱之中,有一清泉。以手掬水,入口清甜。据县志载,1931年,彭德怀、何长工、萧克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将曾家山一带作为红军医院,彭德怀在曾家山号召过群众拥红扩红。叶金波、方步舟率红三师在这里驻扎过。这口井是红军帮村民所修,彭德怀在此饮过水,后人称为“红军井”。
看着客人痴迷于自然风光,热情的曾家人早已在院里摆上花茶,笑脸相迎。省报知名美眉记者最恋农家烟火,她一家一家地数屋,手机不停地拍下古屋、古树和古色古香的农人。在打鼓说书的曾繁德家,她一头扎进了弥漫柴火烟味的厨房,与主妇聊起薰肉、干笋、野蕨、薯粉、炸米果,锅巴、香椿、黄豆、山鸡、合菜等的做法,虔诚得如旷古翩然而至的信徒。纯天然的农家柴火特色土菜让人食欲大振,就连我这土生土长之人也难掩狼吞虎咽相。品尝着美食,喝着野生猕猴桃酿的浆液,聆听曾繁德有板有眼的说唱,我和友人有了一种神奇的穿越感。它清澈,简明,浸润,比当下诸多传媒文化更令人气定神闲。
在曾家山,眼睛、耳朵、鼻子与口舌全方位的享受,让人想起食色。孟子曰:食色性也。来曾家山一趟,也不枉做回食色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