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再到龙岭


再到龙岭

作者:喻雪金

往县城西北行约十余公里,有一地群山环绕,如同巨龙盘旋。“龙头”低洼处,一汪活水经久流淌。两百多年前,一对兄弟逃难至此,把家安在“龙脖处”,取地名为龙岭。

初到龙岭,是在二十八年前的秋天,那时我在乡政府工作,受人所托去那里寻访一位烈士后代。烟雨迷蒙中,我在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前行。斑斓如虹的山峦带给我的不是秋日的视觉盛宴,而是举步维艰的沉重。好不容易到了村庄,道路相对平缓了,却是坑坑洼洼和无从落脚的泥泞。村庄里,拥挤低矮的房屋,遍地的牛粪羊粪,让人有些呼吸不畅。那年年底,我调到另一个乡镇工作,便再也没去过龙岭村。

前段时间,有友约我去龙岭摘黄桃,说那里的黄桃果实饱满、香脆可口,还有清新空气、宜人的景色,采摘的过程确是一种享受。当时我因手头工作多,无法分身。后来,和在乡政府工作的老公说起此事,老公介绍说,现在的龙岭可不是原来的样子了,那里现在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村落,2022年度被命名为“湖北省生态村”,也是“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于是,我便对去龙岭有了期盼。

龙岭黄桃

时值暮秋的一个周末,我约上两三好友奔赴龙岭村。

沿两车宽的水泥路盘山而上,我们惬意闲适地坐在车上,透过车窗望去,天空一片蔚蓝,阳光洒在迤逦的山脊上,照亮了一片片的斑斓,满眼叠翠流金,如同一副壮丽的画卷。

路两旁的百日菊妩媚绽放,一路引领着我们,来到一块立着的形如大山的姜黄色大理石前。龙岭到了,石上刻着“美丽家园”四个红色大字。前方是一口面积约两亩左右的池塘,塘上的曲廊,斗折蛇形,直通塘中心的亭子。亭子由六根滚圆的红漆柱子和黄色琉璃瓦组成,飞檐翘角富有动感。

停车于空旷处,拾阶而上,是掩映在浓荫下面的老年活动中心,砖混结构房子。村支书徐礼旺和几个人一起正在商讨着什么,见到我们,热情地迎了上来。徐支书个子不高,脸庞黝黑,深邃的双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浑身透着一股干练稳重的气息。之前听熟识他的文友介绍过,今年45岁的徐支书在外经商多年,颇有所成,富起来后就想圆自己另一个梦,那就是把家乡建成发展宜居的美丽家园。和他一起回乡的还有另几个意气相投的年轻人。龙岭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岁,是一支充满激情,勇于开拓的队伍。

老年活动中心白色的墙体上,画满了共建美好家园的宣传画。村规民约以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便多了一份温馨和暖意。两根直线撑起三个圆弧,形成一棵树,树上开着“和谐龙岭.幸福邻里”八朵红花。右边画有四块两头为圆弧的条形框,分别写着“邻里互助,谦和有礼,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左边则是一副象征坚韧不屈、洁身自好的荷花图。新颖别致的宣传画一下子拉近了我的心,这是龙岭人共同恪守的家规家训,也是村庄的文化和精华。老年活动中心内设置了活动室,可以下棋、健身等。物质生活丰富了的龙岭人,对充实的精神生活有着向往和追求。

老年活动中心后是一栋古色古香的房屋,朱门蓝瓦,飞檐翘角,呈扶揺而上之势。门顶上“为人民服务”五个金黄大字熠熠生辉。屋顶支起“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几个红色大字。里面除了为民服务窗口,还有图书阅览室。书架上摆满了各式书籍,桌椅摆放整齐,纤尘不染,可见是经常有人光顾的。

连着老年活动中心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是一个广场,这是龙岭村的露天戏台。从村里展示的图片看,逢年过节,村里的男女老少身着彩衣,在这里载歌载舞,极尽欢娱,热闹而和谐的乡村社区生活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热情极高。

乡村社区生活

龙岭村没有商业开发的痕迹,一切都是原汁原味,发展的是因地制宜的绿色产业。果柿、油桃、油茶、茶叶、兰花等基地已形成规模。

迫不及待地去产业基地参观。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果香。田野里的稻谷已收割,留下一片金黄的谷茬。大片大片,或绿或褐的红薯叶,在阳光下展现出五彩的丰收景象。随行的老支书魏叔告诉我们,龙岭的土地是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矿物质的白善土。当地人种粮种菜种瓜果,少用化肥,而是通过轮作保护地力和提高产量。种田种地顺应天时地利,注重农业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共进,可持续发展。

野菊花在公路边、山坡上漫不经心地盛开着,让乡村的秋天多了一份恬淡安然与宁静。一丛一丛的紫莞,在微风中摇曳,透着梦幻般的浪漫。竹篱边多种有鸡冠花,开得蓬蓬勃勃,热热闹闹,波浪状的花序边缘,红艳耀眼。随处可见的柿子树,树叶差不多掉光了,黄得发亮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同阳光比邻而居,把村庄也染成了金色,洋溢着“柿柿如意”的贵气与喜气。

走在如画的风景里,你无需刻意寻找,看到的都是心中期待的美好。红尘之外的安逸感,让人淡了心境,暖了心情。

一个七十来岁的大娘正在路边的菜园里摘菜,篮子里装着紫色的峨眉豆和几个油光透亮的小南瓜。听到我们的赞叹,大娘硬要塞给我们一些峨眉豆和小南瓜,我们再三推辞不了便连连道谢。这些踏着时令节拍生长的蔬菜,不仅甘甜可口,还能起到很好的食疗养生效果。

各个湾庄的水泥路皆整洁宽敞,路边装有路灯。去果柿基地需要穿过一个湾子,湾子入口处有几棵参天的栓皮栎树,最大的已有300年树龄了。村庄内整齐地放着几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垃圾可分类投放。往前便是一处宽敞的水泥场,边上安装了健身器材,一个头发花白的大叔双手抓住漫步机的横杠,踩着踏板荡悠着。两个老太坐在坐蹬器上并没有运动,只是闲闲地聊着。小孩子在一边打闹,笑声清脆,村庄也随之活泼灵动起来。水泥场的空旷处,晒着剁细了的薯藤,黄豆,黑豆,板栗等,一块块铺陈开来,色彩纷呈,与远山的流光溢彩遥相呼应。大自然的神奇与人间烟火气,在这里和谐共生,相遇相融。

不久便到了果柿基地,拇指粗的柿苗栽满了坡坡岭岭,长势喜人。有人在山坡上忙碌着。徐支书介绍,龙岭村发展产业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农户不仅在收益后有分红,平时干活一天能挣一百七八十元钱,柿苗成活后,每棵另加五元钱的培育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多了一份选择,浓浓的归属感让干活的人特别出劲。不同于我在其它地方看到的在果园里锄草,他们是把园地重新挖一遍。虽然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但他们的笑容轻松明快,宛如这土地的一部分。

走进位于半山的兰花基地,远远就闻到了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山风裹着香气,清流一样沁人心脾。这是兰花的世界,一排排兰花整齐划一地向前延伸,望不到头。墨绿的叶,流畅的线条,清秀与温婉完美交织,浑然天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让人心动神驰。有些兰花已经开放,粉中带紫,黄中秀条纹的花儿,风姿绰约,云蒸霞蔚。龙岭村的兰花基地现有兰花近两千盆,是徐支书领头,带着一群人慢慢的培育起来的,他们象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心血,把它们一点一点的养成了景观。徐支书的目标,是要把兰花发展到一万盆以上,把这里打造成咸宁市的大型兰花交易市场。龙岭村的华丽蜕变,让我毫不怀疑这个目标的指日可待,而这些养在深闺的“美人”,定会成为人们追寻的美好,一如这山明水秀的龙岭村,拼了命地灿放。

龙岭兰花基地

沿着村委会门前的一条山路前行,橙黄色的落叶铺满了地面,踩在上面沙沙作响。峰回路转处是石门塘水库,四周青山把水库染得碧波荡漾,风光迷人。山峰和蓝天在湖光中的倒影,拉开了水天一色的亮丽风景,有一种空灵飘逸、静谧无尘的美妙。石门塘水库为全村甚至周边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一条环库公路初坯已经建成,不久的将来,这条公路会成为集骑行、漫步、摄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线路,还可以举办小型的马拉松比赛。

石门塘水库

龙岭村这个美丽的“宝藏之地”,“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惊喜。如今,这个宝藏正被一双巨手徐徐打开,让世人见证它的神奇和努力。

群山之中,热土之上,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展开,孕育着升级发展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