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桥镇石门村:“1234工作法”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杨清)南林桥镇石门村位于通山县西北部,是一个库区村、老区村,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湾、846户3824人,党员96人。近年来,石门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1234”工作法,不断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先后荣获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聚焦一核引领,织密组织体系。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确定以村民小组(村湾)为乡村基本治理党员,调整优化形成14个湾组,成立村民小组(村湾)党支部5个,设立党员中心户55户,构建“村党支部+村民小组(村湾)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末梢。以村党支部为主导,成立村湾理事会、矛盾调解会、卫生监督会、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等各类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建强两支队伍,凝聚治理力量。加强平安建设专业力量。组建以下沉政法干警为组长,以驻村干部、党支部书记、治调主任、辅警等为成员的专业调解队伍,每月固定一天作为走访日,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参与镇村平安建设工作分析研判会,妥善处理化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构建齐抓共管的群防群治体系。积极发动“五老”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担任义务调解员,发挥“威信高、地缘熟、语言精”的优势开展调解工作。

做实三大工程,绘就富美乡村。实施产业提效工程。围绕“一山一水一名人一文化”,开发长夏畈、楚王山等乡村旅游景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游、红色革命游、金色农家游、蓝色人文游,不断擦亮“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招牌。立足富硒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采取“党支部+村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种养殖高附加值的富硒水稻、富硒红薯、富硒水果、跑山鸡等,加快富硒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帮助村美致富增收。今年以来,村集体流转水田100亩种植富硒大米,市场售价是同类普通大米的3倍左右,产量达6万斤。实施环境提质工程。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组织党员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组建党员突击队1个,设立党员示范岗41个,发动群众参与400余人,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4次,以实际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实施民生提档工程。深化“一下三民”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朗口4.1公里公路刷黑硬化等民生问题6个。坚持示范引领,厚植“五共”理念,在长夏畈湾打造集“生态、休闲、运动、康养”为一体的“一河两岸十小五化”休闲区,实现基层党建与共同缔造深度融合。

搭建四个平台,优化服务效能。打造三治四堂五共一体化平台。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以“两会一约”为抓手(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村规民约),将“自治法治德治”与村情社情民情相结合,依托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农家草堂、梦想课堂,融入乡贤文化、村规民约等元素,植入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功能,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村湾治理模式。打造爱心超市平台。由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制定积分管理办法,将积分兑换与公共志愿服务、文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把参与村湾建设、道德公益、环境卫生等重点工作纳入“爱心超市”评定内容,引导群众用志愿服务和文明劳动行为换取积分,以积分换取日常生活用品。通过以“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实物促服务”的方式,筑牢群众“主人翁”意识,培育文明乡风。打造“3+X”综合治理网络平台。构建党支部领导、律师参与、法官调解以及村民小组长、群贤理事会理事长、辅警、老党员等合力参与的综合治理网络体系,打造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帮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纠纷,从源头一线上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共化解土地林权、宅基地、婚烟家庭等纠纷7起,化解成功率达到100%。打造数字化乡村综治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乡村综治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应用,开通“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帮跑代办服务,群众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随手拍”功能,上报人居环境、便民服务、乡村文明、矛盾纠纷等情况,由党员干部线上“接单”代办,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好业务。同时,注重对高龄孤寡老人的关心关爱,配备定位器实时监控老人位置、血压、心跳等情况,确保遭遇突发事故时,做到第一时间反馈响应。

(实习编辑:刘熙 二审:唐成  终审:阮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