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宫山:《红色西隅口》
作者:张凯
在鄂豫皖那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有一处名曰西隅口的地方。初闻其名,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战火纷飞的场景,仿佛这就是往昔硝烟弥漫中的某个阵地。果不其然,此地曾是鄂豫皖红色政权的根据地,想来这名号定然与那烽火岁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西隅口有个声名远扬的所在地——冷水坪,它可是鄂东南至关重要的红色根据地。这儿不仅风光旖旎,更是高山林立。层峦叠嶂的山峰,宛如天然的堡垒,一守一防,无疑是开展游击战的绝佳之地。正因如此,湖北和江西两地的游击队常常在此并肩作战。不难想象,这般适合游击战的地方,必然是四面环山,小道蜿蜒曲折、幽深静谧,少有人迹。
这里还是湘鄂赣省委、鄂东南道委的旧址,昔日的鄂东南兵工厂也坐落于此。在一处山坡之上,建有冷水坪革命烈士陵园,四十六名先烈长眠于此。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此依旧有迹可循。陈旧的民居上悬挂着的“苏维埃政府司令部”的标识牌,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此地的风起云涌。
于冷水坪的高峰之巅,可纵览湘鄂赣三省。大山北麓的溪流汇聚成三界河奔腾而过,这里有村庄、小丘、梯田,还有成片的毛竹林。星火燎原的冷水坪,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山高林密,四周群山环绕,峰谷纵横交错,溪流常年奔腾不息,水量丰沛。彭德怀、滕代远、萧克、黄公略,都曾在此英勇战斗。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之后,这里成为了湖北地区最后的游击根据地中心。
西隅口管理站隶属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掌管着一万余亩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由于近些年来黄荆口水库建设站址尚未确定,管理站一直未能建设办公区域,至今仍租用着一栋二层楼房用于办公。虽说房间并不宽敞,可经过干部职工们的悉心打理,倒也显得井井有条。食堂的饭菜做得也是有滋有味,令人唇齿留香。站里的同志出类拔萃,老职工刘炳生去年荣获咸宁市“最美护林员”,他以无比的耐心和细心守护着这片珍稀动植物的家园。这里也曾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的乐园,生态环境之优,令人称奇。然而,这些辛勤工作的职工们,长年要在距离县城一两个小时车程的偏远之地坚守岗位,唯有在周末短暂的时光里,方能抽空回县城与家人团聚。
西隅口,还有一个地处边际的宁静村落,与江西的边界线相互交织。犹记得去年,我们一行前往江西,为商讨森林防火之事,在完成了修水县布甲乡的工作后踏上归程。一条宽约四五米的道路,蜿蜒于村舍之间,犹如一条纽带,将湖北与江西两省紧密相连。虽说现今行人稀少,道路养护还算不错,但对于初来乍到之人,却似迷宫一般。那次即便有熟悉道路的人引领,我们还是错路,多走了数公里。
当你站在鄂赣边界的广袤地带,放眼望去,只见四周山峦连绵起伏,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铸就了一道道雄浑壮阔的天然屏障。在这连绵的山峦之间,参天的树木与茂密的竹林争奇斗艳,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上的自然景观心生敬畏。
在江西和湖北的交界之处,鲜能见到河流。但从县城出发,经过厦铺镇,朝着冷水坪的方向行进,沿线便能瞧见一条清澈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开车经过时,恍惚间都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欢快畅游。
这些年,各方都不遗余力,将原来鄂豫皖根据地的诸多事迹大力宣扬。省里的党史办、老促会还将此地定为革命教育基地。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县里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革命纪念馆、英雄纪念碑等等。每逢重要节日,各级单位部门都会前来接受革命教育。场馆内关于湘鄂赣根据地等相关情况的介绍极为详尽,红色的火种再次在此熊熊燃烧。
历经岁月的淘洗与无数的艰辛努力,黄荆口水库终于迎来了建设的曙光,即将步入建设阶段。这片曾经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的土地,也将掀开新的篇章。然而,伴随这崭新一页的开启,当地的村民们也面临着一次新的迁徙。他们的命运之轮将因这一转变缓缓转动。
曾经,在一个静谧的午后,我向村里的负责人提及黄金口水库建设的问题:“修黄荆口水库工程,让村民们搬迁情况如何?”他微微一笑道:“就目前看,进展比预期顺利,村民们大都表现出了积极、支持的态度。您晓得的,我们这里的人生活在群山环抱之中,性格就像这大山一样朴实无华。更何况,这片土地曾是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地方,村民的血脉中都还流淌着那股红色的热血。”
这样的回答,让我对黄荆口水库的建设满怀期待,更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了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