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与父“斗法”

与父“斗法”

作者:张凯

在儿时的记忆长河里,午睡无疑是我与父亲之间一场烽火连天的“恶战”。那时的我,每逢午间,就如同一只精力充沛、难以宣泄的神兽,满心满脑都是对午睡的极度抗拒。而父亲呢,恰似一位顽固不化的将军,坚决要我乖乖躺倒安睡。于是,每日中午,一场悄然无声却激烈异常的“较量”总会如期而至。

父亲为让我老老实实地午睡,可真是费尽心思,那紧张的神情,活脱脱像在防贼,双眼片刻都不敢从我身上移开。年少轻狂的我,又怎会轻易顺从,各种各样的主意如泉涌般接连冒出,一门心思就想跟他斗智斗勇。

他常常把我安排在身旁,接着自己倒头便睡,没多久,那鼾声便如同雷鸣,震耳欲聋。我呢,表面装着熟睡,心里却清醒得很。等他睡得香甜时,我就像一只谨小慎微的小猫,先是蹑手蹑脚地从床上下来,再轻轻推开房门,满心期待能不声不响地溜走。

有时,我会在他身侧试探性地翻个身,倘若他毫无反应,我便大胆地继续行动;要是他稍有动静,我瞬间就能变成一尊一动不动的雕塑。有一回,我看准他睡熟的时机,满心欢喜地准备偷偷溜走,谁知小屁股猛地一阵火辣辣的疼痛,父亲那一巴掌又快又狠,打得我眼前金星直冒。没办法,我只好再次装睡。

我应付他的法子也是层出不穷。先悄悄地下床,在门边静静地站一会儿,要是他醒来追出,我便随口编个理由:“好像有人敲门,我起来开门瞧瞧。”要是屋里许久没有动静,那对我来说就是成功溜走的绝佳机会。

记得有一次,我自认为聪明地逃了出去,结果还是被父亲发现。放学回家后,他气得暴跳如雷,狠狠地揍了我一顿,还让我罚跪。他瞪大眼睛,严厉地训斥我:“午睡是为了你好,你这孩子咋这么不听话!你不睡下午就没精神上课,没精神上课成绩就差......”一连串的道理,环环相扣,把不睡午觉的后果说得极其严重。

我含着泪,倔强地反驳:“我又不是没睡,只是今天班里有事,下午得早点去!”能想到的借口,我全都使了出来。

父亲当时气得直摇头,那无奈又愤怒的模样,至今我都记忆犹新。

上初中后,我终于不再受父亲午睡的管束了。

昨晚读到路遥写给女儿的那些话语,特别是他夜深人静时看着女儿入睡,久久立在窗前凝望的深情描述,猛地触动了我的心弦。我家二宝昨天发烧,打针后慢慢好了。此刻,她正沉浸在甜甜的梦乡中,我站在她的床前,借着床前的月光,看着高烧渐渐退去,听着她嘴里嘟囔着“想吃肉汤”,心里满是欢喜与温情。

记忆中最深刻的有一个画面,也是父亲站在我的床前,其实我并未睡着,父亲跟母亲说道:“这孩子调皮得很,不管严一点,他将来是要去‘打流’的。”如今我没有像父亲说的那样不堪,但也没有如父亲期望的那般出色。

想起往昔岁月,我对午睡的抵触,犹如坚不可摧的巨石;父亲管教我午睡的决心,恰似钢铁铸就般坚定不移。然而,时光如同流水匆匆消逝,那些曾经的抗拒与违逆,竟在不知不觉中,化作了我心底最为珍贵的回忆。

在我懵懂的少年,乃至渐趋成熟的青年、中年,恰如这诸多世事一般,长辈们的苦口婆心与殷切教诲,常被我们以叛逆之心漠然对待。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总是那般倔强执拗、不受约束,那般细腻入微却又难以捉摸,那般蕴含着难以言明、无法描述的繁杂情感。

不是说吗?“父母在时,我们总觉得死亡遥不可及,仿佛隔着千山万水。然而,当父母走了,我们与死亡之间就好似只隔了一层薄薄的垫子,那曾经以为的遥远距离,瞬间变得触手可及,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如此清晰地摆在眼前。”

父亲离世多年后的今天,有时我会觉得他老人家福薄,六十二岁便匆匆离去,本应是安享清福的时候啊。可后来我才恍然,没福的其实是我自己,未满三十岁,就再无“爸爸”可叫了。

那些与父亲“斗法”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再也找寻不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