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吃干榨尽”背后的环保经济学

13日,通山县景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将加工好的有机肥装袋放好,一旁气罐车正将一罐罐的天然气往外运输,更远处二氧化碳加工车间正在将气体提纯压缩……

很难相信,这是一家酒精生产企业,年产值达2.5亿元。“我们主营的确是酒精生产,你刚才看到的是公司环保循环产业链。”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徐赐华笑道。

环保曾是令某些企业苦恼不已的生死红线,不少中小企业因此退出市场。景源也曾遭遇过如此阵痛。这家公司曾是通山某乡镇的一家小厂,虽然产销两旺,但因厂址处在饮水源头的上游,2008年环保部门开出一纸整改通知单,要求该厂迁出并提升废弃物处理能力。

景源公司将厂址搬到了该县开发区,按照环保要求对整个生产环节进行优化设计,严把排放的“出口关”。“环保设备投入达到3700万元,每年运行费用为700多万元。环保成本一度给公司带来很大压力。”徐赐华坦言。

节骨眼上,通山县环保局的监管人员给出建议:做好加法,让环保投入节能增效。这个建议让厂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体现在哪?跟着徐赐华,记者顺着生产环节一探究竟。首先来到酒精生产车间,令人惊讶的是,附近闻不到丝毫的酒精气息。“我们采用了国内一流的生产工艺,进行全封闭式生产,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周边环境安全。”徐赐华说。以锅炉为例,过去旧锅炉每天要烧掉20吨燃煤,如今新锅炉烧的沼气全来自于加工流程,仅此每天可节省2万元的运行成本,同时还减少了废气排放。多余的沼气还可加工为天然气,直接供应到通山城区。

酒精生产环节会产生二氧化碳,压缩机将它们引入气体车间,进行提纯、干燥、液化后,就可以装车销售了。徐赐华介绍,该厂的二氧化碳达到了食品级别,主要供给汽水饮料公司。年产量达2万吨,可带来200多万的利润。

剩下来的废渣也得到了利用:在发酵和烘干之后,制成有机质肥料,每年产值为200万元。

一番改动之后,景源的各个环保指标均全面达标,环保部门一路绿灯放行。“将原材料吃干榨尽,既可以减少排放和污染,降低环保设备的运行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徐赐华高兴地说。

目前,景源每年的环保产业链可以产生1200多万元的收益,扣除700多万元的运行成本,每年有500多万元的纯利润。(记者 陈屿 通讯员 刘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