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推行“合作社+”实现“五零”脱贫保障

云上通山报道(记者 方雷 特约记者 焦元德)通山县为确保完成“3.2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除老弱病残确无生产能力而实施“政策兜底”以外,充分发挥市场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全面实施“合作社+”模式,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在生产生活上“对症下药”,确保贫困户稳步脱贫、持久致富、安居乐业。目前全县12个乡镇,共有6300余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产业发展区域。

投入零成本,化解“无米之炊”。

全县设立专项奖补基金,投放1500万元作为邮政银行垫底资本金,创新“助农贷、助贫贷”金融产品,通过财政、扶贫部门予以部分贴息扶持,由“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建立三方信贷关系,每家可至少贷款10万元及相应产业补贴资金,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投资难。目前,全县已发放扶贫信贷资金1.65亿元。

经营零风险,消除“天灾人祸”。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种养无技术、生产怕天灾、管理缺能力的难题,由“合作社+贫困户”统一提供良种、农资、技术、收购、管理等,让贫困户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现“零风险”。全县有430家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五服务”。

就业零距离,体验“家门务工”。

在多数贫困户家庭中,有一定的体能劳动能力、有一些可利用的农业生产资源,在取得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将贫困户土地、林地、水面等流转合作社,并优先让贫困劳力进社务工,以此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全县有2800多名贫困劳力获得“双收入”。

效益零忧虑,破解“谷贱伤农”。

在实施“合作社+”上,采取“贫困户承包合经营作社基地”与“贫困户挂靠合作社自主经营”两种方式,都由合作社以市场保护价负责产品收购,解决贫困户生产产品“销售难”。预计今年通过合作社销售贫困户农产品达2.6亿元。

脱贫零操心,增强“自主能力”。

全县建立“党员干部+贫困户”一帮一结对,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树立勤劳致富、创业光荣的自我信心;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产业、树立共同致富、带领致富的社会责任。同时,帮助危房贫困户改建住房,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合作社争取相关政策项目,让双方携手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