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国家林业局举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授牌仪式,通山县与全国43个县(市、区)一道成功入选2017“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我省今年获此殊荣的两个县之一。
发展旅游,激活“望得见的山水”
通山县位于鄂东南,地处幕阜山脉中段北麓,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湖北省重点林区县,该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293.2万亩,占国土 面积80.7%。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3万亩,天然林保护112.9万亩,森林覆盖率64.55%。
近年来,该 县围绕“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发展森林旅游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自然观光游、 生态游、户外野营游、摄影游、民俗游、文化游,森林旅游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形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为 骨干,以隐水洞、闯王陵、峡谷漂流、九宫风电和滑雪场、孔雀山庄、古民居、古树群落乡村游为补充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游九宫山、玩富水湖、漂太阳 溪、探隐水洞、观古民居、谒闯王陵”已成为通山旅游的品牌。
据了解,该县目前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 2A级旅游景区1家;注册旅游企业45家(不含酒店、餐饮、农家乐);湖北旅游名村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旅行社8家,宾馆饭店224家,农家乐 和农家旅馆1200家,旅游购物场所71处,开发出旅游商品32种。继成功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后,还先后被评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全省旅游产业 发展突出贡献县”、“全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
统计显示,2016年该县共接待游客6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亿元,占当年GDP总量101.4亿元的48.6%;旅游从业人员达4万人以上,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86人,全县农民年纯收入的35%来源于旅游收入。
完善功能,培植“留得下的乡情”
让游客来了之后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住头、有买头的同时,还能在心理、情感、审美等方面得到满足,就必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硬件设施。
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多项头衔的九宫山,自1984年开发森林旅游以来,不仅花巨资修通了九宫山环山公路,还依托杭瑞、大广、咸通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的交通优势,让游客来得了、玩得好。
“为进一步优化森林旅游环境,新修的通(山)—永(修)高速也即将贯通九宫山。”九宫山镇党委书记张炳恩告诉笔者,目前,九宫山风景区的旅游引导标识、接 待中心、观光游步道、观光览车、网络通讯等硬件设施已全面提升,不仅景区经营管理规范,旅游安全、垃圾清理、景区酒店、餐饮食品安全等管理达标,而且旅游 购物方便,木雕、竹雕等旅游产品地方特色日益突出,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该县整合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以及演艺厅、影剧院、科普基地、文化遗址、教育基地等科教资源,着力培植“留得下的乡情”。一方面围绕山地文化、闯王 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石文化、山鼓山歌等民俗文化,开发具有通山地域特色的曲艺、戏曲、杂技、民俗表演等;一方面将具有群众基础的元宵灯会、 清明踏青、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传统活动,升级为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不断夯实通山的旅游文化底蕴。
“我 县的富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在按总体规划实施,五大功能区、保护站、公路、环湖自行车赛道等重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特色湿地景观必将为森林旅游增添新的活 力。”县林业局局长程涛说,该县的主要森林旅游地还包括大幕山省级森林公园、凤池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太平山红豆杉、山界香榧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游客进入 通山仿佛回到了家乡。
全域开发,帮扶“富得了的村民”
整合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推动全域森林旅游开发,重点是要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围绕这一目标,近年来,通山县积极实施“互联网+旅游”战略,努力通过推动森林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化,打造森林旅游富民工程,建设湖北森林旅游名镇、名村、风情村湾等,确保森林旅游成为致富一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县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仅分别与各乡镇、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签订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还建立健全了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派出 所、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林政稽查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等林业执法管理体系,加强了对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富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大幕山、凤 池山省级森林公园,以及太平山红豆杉、山界香榧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和望江岭省级湿地公园的保护。
该县紧扣建设全省森 林旅游强县目标,狠抓“绿满”富农、产业强农、生态利农工程建设,不断盘活森林资源,做强林业经济,助推精准扶贫。先后培植竹制品、建材、家私、林副产品 等省市林业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林业加工企业就业岗位3000余个,带动林农就业增收9000余万元;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畜牧、孔雀等林下种养基地 126个,林下经济年增加产值2亿元;打造高山赏花、森林观光、溯溪漂流、野外徒步、休闲采摘等旅游景点108个,建成森林人家农家乐510家,带动 1.7万名林区群众通过旅游开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通讯员 阮姝 余曰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