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志茹 通讯员 陈瑞祥 阮班全
拆围后的富水湖
拆围前的富水湖
富水湖拆围现场
渔民转型种植果树
通山富水湖面积4万余亩,是该县大畈镇赖以生存的水域。去年12月10日,该镇成功拆围。但围湖养殖是该镇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拆围后,沿湖群众何去何从?当地政府是如何支持和帮助渔民创业、就业以及产业转型的?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富水湖重归碧波无际
近日,记者乘着快艇,行驶在富水湖上,只见昔日湖面网箱密布、围汊交错的景象已不复存在,重归碧波无际。
为确保富水湖用水和防洪安全,切实加强对湖内水资源和水生态的有效保护,加快推进富水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综合开发和库区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11月,大畈镇启动了对富水湖的拆围整治工作。
这些成效离不开大畈镇全体干群的努力。每一场拆围,大畈镇干部都精心组织,成立捕捞组、卖鱼组、拆围组、劝解组等工作小组,采取一边捞鱼、一边卖鱼的贴心服务,设身处地为渔民着想,将渔民上岸的损失降到最低。
谭家强是大畈镇高坑村的网箱养殖大户,其养殖网箱720口,均用竹架和钢架连成一片,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为了帮助谭家强减少损失,镇干部一边联系水产销售大户,一边联系专业捕捞人员,历经一周的加班加点捕捞,共捕捞27万斤鱼,并全部售罄。目前,谭家强正在处理已经上岸的养鱼设施,并计划着上岸后的产业转型。
渔民徐大江告诉记者,他们10多户渔民在富水湖围湖养殖多年,养殖面积达2000亩,每年人均收入约4万元。虽然经济效益可观,但大家也知道围湖养殖对水质有影响。为了子孙后代,他们对拆围表示理解和支持。
截止2017年12月10日,大畈镇全面完成了320户的拆围工作,面积达4万余亩。
多举措扶持渔民创业就业
对拆围渔民,大畈镇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该镇党委书记程刚介绍,经登记审核的竹木结构网箱,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的,按每平米奖补15元,钢架结构的每平米奖补30元,网箱按拦网长度每米奖补150元。奖补资金由大畈镇按照核定的网箱数量面积、围汊长度统一直接拔给渔民。
渔民上岸之后,如何保障他们的生计?程刚表示,目前该镇正联合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扶持上岸渔民创业就业。例如,对接国家惠渔项目、移民避险解困项目等政策,给予转产扶持3年;对生活困难的渔民可按政策给予救助(包括子女上学、大病救助和生活补助),以帮助困难渔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鼓励渔民自力更生,围绕岸边或山上发展农家乐。
据悉,大畈镇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富水湖休闲旅游线路,力争打造湖边有民宿、湖中有游船观光、岸边有环湖骑行、山上有农家乐的一座“富水旅游岛”。
渔民上岸转产奔致富路
经济补偿到位,政府支持到位,渔民们纷纷开始谋划自己的出路,渔民徐细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去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徐细江告别了20年的渔民身份,干起了种植业。“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农民总要走一条出路。如今鱼不能养了,政府也鼓励渔民转型,我一咬牙,承包了村里的500亩荒地。”徐细江说。
徐细江的果园共有500亩,400亩在山上,100亩临近富水湖边。果园目前已栽了300亩的水果苗,品种有猕猴桃、柚子、桔子、石榴、桃子、杨梅、山东大枣等。这些水果苗都是徐细江前往河南、山东考察后,带回来精心培育的。
徐细江表示,桔子、桃子、柚子在咸宁本地成活率较高,因此他才大胆培植。以后富水湖还要开发,靠湖的100亩基地,将打造成“湖边采摘园” 。
“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个家庭都离不开水果,只要质量好,就不愁销路。照这样算,水果种植还是大有前景。”对于后期的收益,徐细江充满信心。
编辑:Thi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