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这里年味除了佳肴更有书香:谭品腾和他的“菜根谭”书院

2月1日,通山县通羊镇高坑村。

穿过高坑村的门楼,沿路走大约1公里,一栋与周围建筑格外不同的小楼映入眼帘。

白墙黛瓦,青砖小径,院门上的茅草增添了几分乡村野趣。

院内积雪初融,载种的水竹不时迎风摆动,院里回荡着朗朗书声。

迎面的白墙上写着王维的《竹里馆》一诗,还有几个大字——菜根谭书院。

谭品腾,就是书院的主人。

为何要在小山村里建书院?这个书院又是做什么的?

“我从离开家乡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是要回来的。只是当时还不清楚为何而回。现在我想明白了,我回来,要尽自己所能为村里的孩子做点事。”谭品腾这样说。

2015年,谭品腾辞去在深圳的工作,回到高坑村。

2016年底,他自己拿出30万元积蓄,又四处借了30万,盖起了书院。

2017年, 书院落成,他取自己的姓氏“谭”,还有自己喜爱的一本书《菜根谭》,为书院的名字。

“书院主要开展两个公益活动,一个是公益读书会,一个是公益图书馆。”谭品腾说。

公益读书会主要面向成人。起初只有三五好友,渐渐的,读书会在朋友圈里传播开来,不少人慕名而来,规模便越来越大,一些咸安、温泉的居民周末也驾车前来。“我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通过读书会认识了不少朋友。”谭品腾说。


他最致力于办的,还是公益图书馆

“我在南方工作时,业余时间很喜欢去图书馆。那边的图书馆,周末有不少孩子在看书。回家后,也想给村里的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空间。”谭品腾把书院小楼的二层清空,三面墙摆放上书架。书架上的书有自己购置的,但大多数是别人捐赠的,积少成多,书架渐渐快被填满。“现在有近2000册书,有五六十人次捐赠,感谢他们。”谭品腾说。

满架图书,没有人读怎么办?

谭品腾一家一家走访村里的邻居,告诉他们,孩子课余可到书院读书,不要钱。慢慢的,来的孩子多了,每个周六下午,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虽然很多孩子尚不能做到静心阅读,但看到他们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谭品腾非常欣慰。


近期,他组织了一个为期5天的公益冬令营,有27个孩子参与,有6个是父母特意从县城送过来的。孩子们每天跟着谭老师读国学,做手工,看电影。谭品腾的几个朋友有空也过来当义务老师,还有一个重庆妹子张娅特地过来做公益。“和她素昧平生,对她远道而来帮忙非常感谢。”

闲暇时,谭品腾经常登登山,种种菜,他说自己十分热爱乡村生活。

离家十年再回乡,家乡的巨大变化,让谭品腾既有欣喜也有心忧。

他最挂心的,是村里的留守娃娃。

“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学习条件落后城里的孩子很多。”谭品腾说,他的理想状态是一心一意做公益,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能有爱心企业长期赞助是最好的。如果没有,也要把公益持续下去。他计划今年开春后去县里上班,先保证收入来维持书院的运营。

“人们常说叶落归根,我想趁叶茂时归根,趁年轻还能为家乡做些事。”谭品腾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萱 程慧

(稿件来源:咸宁日报) 编辑:葛素文 责编:徐微 编审:乐有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