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不服输的鸸鹋哥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伟 程慧 通讯员 方习文

春节期间,暖阳和煦,通山县厦铺镇双河村鸸鹋养殖基地内,阵阵低沉的鸣叫声在山坳间响起,此起彼伏。

“一看到有人靠近,这些高高大大的家伙就会立马被吸引,以为有食物可吃呢。你看,都齐刷刷地聚拢到铁网周围了。”基地负责人徐生作笑着说。

棕色的羽毛、强劲有力的双腿,微胖的躯体上顶着一颗小小的脑袋,这些足有一人多高的鸸鹋双眼带着好奇,对着来人摇头晃脑,样子甚是呆萌。

“鸸鹋,又被称为澳洲鸵鸟,外表虽然呆萌可爱,但跑起来相当迅捷。”徐生作边走边介绍。

徐生作对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2015年底,通过一档农业节目,徐生作接触到了鸸鹋养殖,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经过一个月的考察,2016年初,徐生作果断投入60多万元,建起养殖基地,并从外地购进了160只种苗。

万事开头难。起步之初,基地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养殖技术不成熟,一年下来,160只鸸鹋只剩不到70%。

“那段时间可把我急坏了,天天上网学、查资料,还经常打电话到卖我种苗的公司进行咨询。后来,难题逐一攻破,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养殖方式。”徐生作告诉记者,去年全年,除开售卖的部分,鸸鹋存栏量还有105只,成年鸸鹋共产蛋800余枚,市场售价每个120元。

因为不服输的那股劲,徐生作在当地有个特别的称谓“鸸鹋哥”。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徐生作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下一步打算与周边农户抱团发展,由他提供种苗和技术,养成后统一回收、统一销售,从而加速壮大鸸鹋的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