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双河|山通水富赋

通山地处鄂东南边陲,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千百年来,“山高水长”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通山县委、县政府放眼山外、创新观念、抢抓机遇,变自然劣势为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强势,开启通山发展新征程。

2016年11月29日,县委书记石玉华在中共通山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作《开拓创新、竞进争先,为加快山通水富、绿色发展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描绘了通山“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短短一年来,通山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赞叹全县创业热情高涨,感慨城乡和谐安康,特作此赋。

千山莽莽,万水苍苍;地控吴楚,势揽荆襄。丘壑纵横,睿思阔朗;胸襟驰骋,蓝图浩荡。立足区位,谱写山通水富华章;放眼未来,构建绿色发展长廊。大气磅礴,达海通江;宏观远瞩,开来继往。

山通水富,千载梦想。绕山铺路,拦水筑塘;依山而居,傍水而养。袤袤原野,水阻山挡;列列先民,日劳夜忙。心有乾坤,竹筏连大江;胸怀天下,茶马接外洋①。悠悠百年,山来山往;煌煌数代,水短水长。及至共和,民生至上;肇兴改革,号角吹响。众志成城,士气昂扬;钻林挂刺,上山下港;风餐露宿,寒来暑往。架桥修路,砌坡平冈;兴建水利,繁育山藏;拓展果蔬,规模种养;整治镇村,协调城乡。山通库活,总书记重托铿锵②;民富县强,老百姓期待高涨。

山通水富,势头正昌。国道省道,通达四方;青山秀水,美名远扬。乡乡穿高速,村村织路网;镇镇建景区,湾湾藏风光。万亩茶果,滔滔银浪;十里荷塘,款款时尚;千顷富水,汩汩金黄;百处农庄,幽幽梦乡。国家景区,溢彩流光;生态公园,披翠滴氧。登山探洞游湖③,春花夏凉秋爽;采摘宿营探巷④,如痴如醉如狂。清洁能源,华中独享⑤;竹林碳汇,全国首创⑥。生态乡镇、传统村落,领冠鄂壤;园林城市、生态小区,帜展山乡。民间非遗,荣登京堂⑦;山歌山鼓,响彻广场。移民安居建新村,精准扶贫耀省榜⑧;科技制造上国市⑨,电商营销连八荒。欣欣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旗帜高张;浩浩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魅力堂皇。

山通水富,上切中央;绿色发展,下合地方。通山之“一带一路”,邑县之“中国梦想”。幕阜山区战略之急先锋,中部绿心建设之帅榜样⑩。党代会,誓言脆响;人代会,群情激昂。目标宏伟,道路自强;上下同心,干群共襄。主攻绿色产业,全面转型提档;打造绿色家园,建美风情城乡;聚力绿色民生,实现全域小康;唱响绿色旋律,营造生态丽壤;注入绿色动力,夯实创业磁场。夜以继日,万众克刚;驰而不息,滴水成洋。仰不负天,在党兴党;俯不愧民,在岗爱岗。为政之道,敢于担当;为官之本,造福一方。

一张蓝图,千秋总纲;五年基业,百世辉煌。锐意进取,路在前方;满腔赤诚,丰收在望。感而赞曰:

山通水富兮,勃勃大象;绿色发展兮,泱泱流芳。华中绿谷兮,江南桃疆;宜居福地兮,兴业乐壤;人间仙境兮,旅游天堂。



注 释

①通山境内的富水是长江中游主要支流,自古以来,域内货物皆通过竹筏经富水输运长江,富水水库建成后中断。清代,通山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运往武汉等都市,并销往外蒙古、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②198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通山视察时指出,通山要把山搞通,把库搞活,山通库活就有希望。“山通水富”战略与此一脉相承。

③通山境内主要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九宫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隐水洞,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富水湖,省级森林公园太平山、太阳山、大幕山、凤池山、大城山等自然风景名胜。

④探巷即观古民居,通山境内有各类古建筑500余座,有“湖北古民居之乡”美誉。

⑤通山境内水电、风电、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蕴藏量在华中位居前列。

⑥通山率先成为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县,全国首个竹林碳汇项目成功落户通山。

⑦通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有10余个项目入列国家、省级重点保护名录。

⑧通山创新的资源共享、群众帮扶、产业带动3种精准扶贫模式和挂靠帮带、租赁返聘等10种产业扶贫模式,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推广。

⑨通山玉龙机械公司是湖北高新技术企业,研制的农业机械畅销全国,通过重组后成为全县首家上市公司。

⑩通山地处幕阜山连区扶贫开发区、幕阜山绿色产业带、中部绿心建设等省市级发展战略核心区,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力,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摄影 方雷)

编后语

在我的朋友圈里投笔从戎的并不多,倒是投笔从政的较多,比如师范类毕业生,本是三尺讲台蜡炬成灰泪始干,因组织需要和个人特长,在另一个平台上实现价值,当然,和平年代大学生入伍也算是新时代的投笔从戎。那么廖双河先生呢,因工作需要“弃武从笔”到县方志办从事地方志编纂。方志作为一种文体有她的特定性,并不好写,这得益于他在人武部时爬格子的业余爱好。我搞电视时他写新闻,只偶尔联系,包括由他编纂2010年通山年鉴时,将我列入人物专页,当时的县志办(档案局)主任、局长(现县政协供职)方近东女士笑着说,按编纂人物规定,副高级记者职称享受副县级待遇,不算老鼠上秤钩---自称。刚刚缓过神来,不想他又出了几本书,这才知道他已爱上了文学创作。文字这个东西,只要你少玩少喝少戏,静心读,专心写,只要你多少有点天赋加勤奋,总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不象我等这类新闻人,忙碌打杂搬砖长期“幕后英雄”,体制的大多新闻人,就象城市的建筑民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此而已,省级以下新闻媒体,要想离开体制内创业,除非你有陈晓卿的本事(舌尖上的中国1、2总编导),至于有些名主持出走资本,大多是靠平台的露脸出名,白岩松曾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推举他为县作协主席是我没有想到的,大家晓得,基层协会一无权二无钱,是个吃力受气不讨好的岗位,搞得不好就散伙了,挺无趣的。双河先生硬是把作协搞得风生水起,经常组织作协会员采风,头把火就是与电视台合作搞了一个通山故事演讲比赛,一时洛阳纸贵成为美谈。在“石哥”的仙农山我问他,只听说比赛缺一等奖的,为何这次比赛,只有一、二等奖,不设三等奖?工作,人生,大多时,如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睿智,广告上说嘛,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当然也不是划糊煮粥滥竽充数,进入演讲的稿件都是经过严格遴选了的,一、二等奖,也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罢了。仅此一事,让我又见到了不一样的文人双河先生,他与人相处和在文学道路上的创作之路,内敛略带羞涩,象这次个人背景照片的楠竹虚怀若谷,象他老家的马蓼花一样,生于荒滩,长于草根,耐寒、低调、绚丽而不失淡雅。文学、新闻、方志、公文都能来几手,又象一个地方文坛上的“特种兵”,我是这样赞叹的。(方雷)


作者简介:廖双河 1971年生,通山县厦铺镇蛟滩人。全国出版专业注册责任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级地方志专家,现任咸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咸宁市诗歌学会副会长、通山县作家协会主席、通山县地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供职于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自诩是文学、新闻、方志、公文“四栖动物”。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从事散文、诗歌、辞赋等文体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华辞赋》《解放军报》《湖北日报》等40余家报刊发表作品150余万字,公开出版《心怀阳光》《写意通山》《因为有爱》《方志编纂56讲》等文学作品、理论专著5部。有作品和文集获全国首届优秀民兵预备役部队歌曲大赛金银奖、香城泉都文学奖金奖等。从事新闻写作15年,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篇。曾任《通山县志》执行总纂8年,至今先后主笔《通山县志》《通山县军事志》《通山县兵要地志》等志书300余万字。


扫码下载云上通山app

编 辑:葛素文 编 审:乐有钦 监 制:方 雷 总监制;阮胜利



(作者:廖双河 摄影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