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春闻茶香迎“蝶变”|通山县贫困村与茶业结缘侧记

香城都市报记者陈婧 通讯员王程海 郑微

踏着春天的步伐,在生机勃发的大地上,脱贫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一间间新居布满乡村,一座座村庄正在华丽蝶变,一个个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春暖花开的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品尝茶香的季节。近日,记者走访了通山县部分与茶业结缘的贫困村,看到一批困难群众的新生活。

特早茶开采,茶香四溢

阳光温暖,万物复苏。2月28日,随着大幕山脚下的荆坑茶园中白毛早茶树品种的开采,拉开了该镇2018年春茶开采的序幕,也为广大茶友带来了第一波“福利”。

一株株墨绿色的茶树正迎着春风招展,一个个翠绿的芽尖儿长势喜人。在茶园里,三五成群的茶农们提着篮子正在忙碌地采摘早春茶,他们双手上下翻飞,一撮撮清香稚嫩的芽尖便落入篮中。

荆坑茶园位于通山县黄沙铺镇源头村,临近有“绿色宝库”之称的大幕山,以采摘白毛等特色品种茶叶为主。白毛茶叶遍体白毫显露,形似银针,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闻之清香馥郁。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和营养积累以后,茶叶的内含物正是最丰富的时候,这时采摘的全是新嫩芽头,用这种嫩叶制成的茶叶泡茶幽香持久,无论是在香气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

据该茶园主人阮华介绍,他的茶园建设于2013年。此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虽然收入相对稳定,却不便于照顾家中老幼。得知近年农村政策好,他便从江西引进白毛茶,种入荒山,20亩茶园一年光是茶鲜叶就能赚3万余元。“非茶叶生产时节还能忙些小生意,总体收入比打工时高不说,家庭也能兼顾。”阮华说。

此次荆坑茶园开园,有三十余人在茶园采茶,当中许多都是贫困户。茶产业的大力发展,在源头村乃至全镇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消化了本地剩余劳动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促进致富脱贫,推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将极大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镇秀美乡村、产业新村建设。

大项目落地,茶“道”可行

新春伊始,杨芳林乡白茶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派火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项目是杨芳林乡招商引进项目之一,位于郭家岭牛胡山,计划种植茶苗总面积3000亩,累计投资3000万以上,并将在杨芳林乡建设生产加工厂。目前已征地400余亩,并已开始种植茶苗,预计今年底完成征地目标,并将土地平整好。

近年来,杨芳林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统筹推进招商工作,通过产业扶贫以及就业帮扶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白茶基地项目便是其中一个重点项目。

据悉,杨芳林乡茶叶历史悠长厚重,曾盛产红茶和雾茶。据记载,原产于该乡的瑶山红茶曾在1915年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牌奖,又在2016年被列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该乡充分发挥其茶业发展历史以及生态优势,在广泛听取干部和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上海钱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杨芳林乡郭家岭村兴办白茶生产基地。

“当初之所以选择郭家岭村流转土地建立茶厂,一是看重这里的自然环境极其适宜茶叶生长,而是想借用杨芳林乡瑶山红茶的名气宣传我们的白茶”,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白茶生产基地,从种植到成品,采用统一的集中化管理模式,提供标准化的技术咨询与指导。

杨芳林乡党委书记熊美萍表示,该基地建设成功对于杨芳林乡来说十分有益,不仅可以促进当地茶产业品牌发展,还能促进杨芳林乡经济发展,帮乡民创收。企业缴纳的土地租金以及税费能给当地带来不菲的财政收入;另外,在土地平整、茶叶种植、除草、施肥等方面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解决当地贫困户或者闲置劳动力的工作问题,特别是在采摘季节,能大量吸纳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帮其创收。

编辑: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