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张贴村规民约,开展读书、讲座等活动 通山培植“祠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王程海)张贴村规民约,举办道德法律讲堂,开展读书、讲座等活动……近日,在通山县黄沙铺镇上坳村的陈氏祖祠内,原先的祠堂不再只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而是变身为“文化礼堂”。这是通山深入开展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把宗族祠堂打造成为乡村“精神扶贫”建设阵地的一个缩影。

通山县祠堂众多,周边是群众聚居地,人口稠密,文化活动较多。为了充分利用祠堂闲置的“戏台、厅堂、谱室、楼阁”等场地,该县按照“建、管、用、育”一体化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建成了320余个农村文化礼堂,有135个村成立了腰鼓队、山歌会、广场舞队,去年累计开展送讲座、送演出等活动63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到3万余人次。

在通山,农村文化礼堂不仅在振兴产业、科学治理上发挥作用,更通过文艺演出、理论讲座等形式,使村民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完成了从身有所栖到心有所栖的转变。

通山县黄沙铺镇黄沙社区主任李如信告诉记者,近年来,乡村风气悄然发生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街上赌博酗酒的现象少了,吵架斗殴的少了。

祠堂文化的兴旺,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祠堂地理位置、建筑风格、文化底蕴特性,将祠堂打造成农家乐、休闲旅游点,让闲置资产变成经济增收源。如通羊镇犀港村利用“王姓祠堂”,通过承包经营模式,开设乡土餐饮和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每年上交村组利润20多万元。高湖芭蕉湾“焦氏祠堂”、洪港镇江源村“成姓祠堂”、黄沙铺镇孟垅村“孟氏祖祠”等20多座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建筑祠堂,相继改造成为“民俗休闲观光”景点,每年增加游客达到10多万人次。

编辑: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