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湖北通山探索“三双”扶贫模式

发展双产业 推行双保险 实现双脱贫

湖北通山探索“三双”扶贫模式

“有你们撑腰,我没什么可怕的了。”湖北通山县通羊镇港口村养殖业主谢立庆领到400元理赔款时,紧紧地握住县人保财险工作人员的手。自去年9月30日政府出资3500元帮他家投保后,他目前已领到12笔理赔款3900元。这是通山县积极探索“双保险、双产业、双脱贫”的“三双”扶贫模式的缩影。

双保险,帮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

谢立庆是精准扶贫对象。为了照顾患病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去年回乡办起养猪场。由于缺乏经验,120头猪因发病接连死去15头。春节过后,猪价行情突然下跌,每斤毛价从8元跌至6元。

幸运的是,谢立庆办养猪场时,政府为他办好了10万元免息扶贫贷,还办理畜禽养殖综合保险。这种保险既保灾又保价,对因灾死的生猪按大小理赔,对因猪价波动造成的损失,以每斤毛价7.5元为标准,损失多少赔多少。“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今年肯定血本无归了。”

“畜禽养殖综合保险是通山首创的险种”。人保财险通山支公司经理张华山介绍,去年年初,县委书记石玉华找到他,提出建立“双保险”扶贫机制,在推广常规农业保险的同时,开发收入指数保险,帮助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

精准扶贫是天大的事,保险业当有所作为。张华山经过测算后,向省公司递交新险种开发方案。省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后,批准了方案,特别在新险种后面加注“扶贫专用”四个字。

去年6月,人保财险与通山县签“双保险”投保协议,县里投入157万元,为3317户贫困户养殖的30456头家畜承保,目前共理赔1648笔772万元。

双产业,让贫困群众脱贫可持续

通山扶贫,既发展主导产业,也引导发展辅助产业,让每个贫困户都有两个以上脱贫产业,避免因单个产业失败导致返贫。

大路乡新桥冯村31岁的夏杏卷是个能干人,但丈夫患重病,家庭陷入贫困。2016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她建起香菇种植大棚,当年就有回报,收入达三万元。乡党委书记程景家调研后发现,如果一遇市场价格下降或销路不畅,仅靠种香菇收入难以摆脱贫困。于是,程景家引导夏杏卷挂靠孔雀山庄在自家房屋后院搭起棚子养孔雀200只,收入达二万多元。夏杏卷算了笔账:孔雀养殖和香菇种植的效益,一年有五万多元。她说:“香菇行情如果不好,还有养孔雀来支撑。”

双脱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在抓物质脱贫的同时,该县注重抓好“志气脱贫”,开展“脱贫先锋”评选、“家风家训”送匾等活动,营造勤劳致富的氛围,培植持久内生动力。

走进王细贵的新房里,一块“勤劳致富示范户”的金色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敲锣打鼓送来的……我一定安心发展种养业,不再上访了!”大路乡扬狮坑八组贫困户王细贵说。

去年初,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掌握到王细贵曾是个老上访户。工作队员们多次上门了解她家生产生活情况,针对其实际困难给予帮扶,帮助她争取5万元贴息贷款,当年养猪60头,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今年又帮她争取1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孔雀养殖500只,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勤劳致富示范户”。

(通山台全媒体记者 阮班新 通讯员 王能朗 )

编辑:葛素文 责编:徐微 编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