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夜读】第20期 |水灵九宫山

点击音频收听

如果说山是大地的筋骨,水就是流淌的血液。山虽崇峻,但无水则无趣。一座无水依绕的山,看尽山还是山;而一座山被水环绕,则像镶上了无数眼睛, 顾盼生辉。

时值仲夏,走进九宫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儿的水。在城市困久了,就像牢笼里的鸟, 进了山立刻幻化成了一尾鱼,却寻不到岸,因为我陷入了水的十面埋伏中,被密不透风的水包围和淹没了。触耳是环佩叮当错落有致的音乐, 我想象山间隐藏着一支管弦乐队,音阶如山势忽高忽低,婉转旋绕,音量则如大珠小珠次第滚落, 轻重缓急,余音袅袅,是青翠流淌在管间,鸟鸣雀跃在弦上;触目是平铺直流跌宕起伏的身影,这些影子无处不在,神情殊异,若隐若现,如梦如幻,有的淘气地跟我捉着迷藏,有的害羞地遮面躲着我,还有的落落大方地劈面迎着我, 脚步都是轻盈而空灵的,像风儿吹过山谷,又像猫儿蹑足弹过琴键,不离我前后左右。水汽细密若游丝,从四面飘忽漫散,沾面不寒,脸上沁凉如毛毛雨拂过。

泉在石壁间流淌,这些明亮清纯的眼睛,如珍珠散落扑闪在山间,是九宫山内心缓缓推开的窗户,仅仅惊鸿一瞥已足以让我相思三秋; 瀑布攀上山的肩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缭绕山间,是液态的云,沿哗哗扯开的拉链,勃勃不息地欢跳下去,像崖边勒不住的千万白马, 但刹那又重新聚拢振作起来,横空张扬起生命的旗语。

九宫山之水,最具情趣的是中港的“十八潭”。 这里天上与地下之水遥相呼应,悬成了一线,每走上数十步,众水如线索凝结成潭,一潭一景,一潭一韵。这是包容孕育的水,有着母亲般宽广的胸襟与气度,潭是彩色的,阳光如筛撒落万点光斑,水面波光星星点点,沉静如寺院,至清却有鱼,柳叶似的鱼儿浑身晶莹透亮,精灵似地穿梭自如,搅碎了波光和流云。

最幽深之水莫过于石龙峡,两岸青山对峙夹出了这一带绿水,水转山势,默流向前,岸上树木苍翠,探身揽水梳妆,蓝天白云投影水中,像柔弱无骨的鱼游来游去,静极,极静,不闻鸟鸣。

最具神韵的当属云中湖,这仅次天山天池和长白山天池的第三大高山湖泊,富有浓郁的神幻色彩。驾一叶轻舟至湖心,恍惚如来到瑶池仙境,顿感心旷神怡。当水静下来,就会看到耸立的山峰,纵横的岫峦,挺拔的杉树和银杏,竟附水上,与碧蓝的湖水形相映衬,溶为一体,蔚为壮观。

最具气魄的要数大崖头瀑布,时为雨季,只见茫茫一片浩浩荡荡的水流,以排山倒海的气势,雷霆万钧的力量,从400多米高的悬崖上齐刷刷地泻落下来,声若沉雷滚动,重炮轰鸣,震憾人心。

漫步九宫山,被水牵引和裹挟着,灵魂也玲珑透剔。这水不是忘川水,也不是忘情水,而是千百里红尘之外的甘露,是从天降临灌顶的醍醐,是斟自自然之杯的琼浆....

作者简介

廖双河 1971年生,通山县厦铺镇蛟滩人。全国出版专业注册责任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级地方志专家,现任咸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咸宁市诗歌学会副会长、通山县作家协会主席、通山县地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供职于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自诩是文学、新闻、方志、公文“四栖动物”。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从事散文、诗歌、辞赋等文体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华辞赋》《解放军报》《湖北日报》等40余家报刊发表作品150余万字,公开出版《心怀阳光》《写意通山》《因为有爱》《方志编纂56讲》等文学作品、理论专著5部。有作品和文集获全国首届优秀民兵预备役部队歌曲大赛金银奖、香城泉都文学奖金奖等。从事新闻写作15年,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篇。曾任《通山县志》执行总纂8年,至今先后主笔《通山县志》《通山县军事志》《通山县兵要地志》等志书300余万字。

朗读者

王琼 现供职于湖北 通山广播电视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云上通山APP客户端

通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 者 :廖双河

编 辑 : 葛素文

编 审 :刘筠 唐尚伟

统 筹 :方 雷

监 制 :阮班新

总监制 |:阮胜利



(作者:廖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