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原生态《十绣荷包》 —— 通山的刘三姐们

出品:通山县文化馆

咸宁地处鄂南,民间山歌的形态非常丰富,是有原因的,咸宁位于武汉正南方,再往南,是湘鄂赣三省交际处的十万苍莽群山,武汉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战争在这里爆发,战争是危险的,而山是封闭的,某种意义上也是安全的,千百年来,群山沉默地接纳着一波又一波躲避战争的人们。导致了山里“十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这样的客观事实。

如果你对咸宁民间歌曲有一定了解,你会发现在这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汇聚着来自全国的不同民歌元素,有陕北的信天游,东北的二人转,苏南的小调,河南的莲花落,我想,正是一代代不同源头的移民在此安身立命,而山歌、民歌作为一种原始的故乡记忆,才最终形成今天这样多彩的文化吧。这是新的故乡,不同人们带来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这土地里生根,在岁月的长河里相互碰撞、交流和妥协,最终,融汇和生长成新的故乡之声。


关于家乡的原生态,我们其实是有很多话想说,有太多事想做,这些简单而原始的声音来自历史深处,像茫茫黑夜中的遥远孤灯,很微弱,却默默昭示着我们生命的起点,在漫长的时间年轮里,沉淀了无数人动人或不动人的悲欢故事,这些故事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两代人的距离,并非无关你我。

本期山歌来自通山县九宫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船埠村。我们很偶然地发现这里有一些很好听的山歌,了解下去,知道了这里有一帮非常热爱音乐的人们,朴实,善良,声音好听,通过对音乐进行简单的制作,她们的歌声带着一种刘三姐式的泥土香味,在追求华丽的今天,显得非常惊艳-----至少对我们是这样。

说到船埠的山歌不能不提到两个人,一位是毛才奇先生,很多人知道这是一位很著名的画家,虽然无关音乐,但艺术上的审美是相通的,毛先生在船埠隐居,正是他的参与,使得山歌原始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另一位是李玲,船埠的村民们都称她为三姐,山歌的收集整理,歌队的日常组织排练等一切具体工作都离不开她的努力。而这一切都无关金钱,只和爱好有关,很高兴认识这样生活得简单而充实的人。

来源:咸宁的声音

编辑:葛素文       编审:唐尚伟





(作者:通山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