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梅亭赋

亲亲四都港,袅袅石湾庄。处吴楚通衢之要津,居青山古镇之郊壤。千载烟霞,古道柔情沁厚土;百度寒暑,淳朴乡风染秋光。一亭新立,万众景仰;德沛翠屏,义盖藕塘。

凉亭冠人名,斯尊是徐娘;匾额书桂梅,故事历沧桑。兢兢寒门女,日夜持家务;堂堂村居嫂,四季当农忙。负重争先,奋发倔强;秉性大道,心地善良。清贫不移济世志,势弱也要惠乡邦。朦朦晨曦,炉灶柴火旺;杲杲烈日,木桶茗液香。朝染一身清露,夕披两肩霞光;奉出几杯淡茶,收获八路欢畅。

斯茶,瑞草川芎氤氲①,井洌山泉流淌;慈善沁透心肺,甘醇胜比黄汤。田间地头,村尾路旁;金莲蹒跚②,笑脸纯朗。而后,立桶于石湾桥头,树伞以避雨遮阳;无柱无座虽简陋,有声有色韵味长。悠悠三十载,懿德荡漾;汩汩万壶茶,大爱无疆。

岁在戊戌,时值春阳。东风劲拂,党恩汪洋。精准扶贫驻藕塘,干群连心暖村巷;简易茶亭亮荧屏,耄耋老人登报章。施茶佳话,遍传城乡;桂梅故事,席卷荆襄。

乡村振兴,民风是保障;地方富裕,精神为脊梁。建凉亭,兴广场,立楷模,树榜样。款款之举,应民心所向;拳拳之意,感德行所彰。新构虽偏小,精神却堂皇;事迹虽平凡,教化当永昌。感而铭曰:

桂梅凉亭,人文标航;桂梅精神,砥砺山乡。

小事不拘,贵在久长;大德可期,重在担当。


注  释:

桂梅亭位于通山县厦铺镇藕塘村石湾,以当地九旬村妇徐桂梅名字命名,以此弘扬徐桂梅老人数十年向乡邻路人施茶义举。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徐桂梅每年从春至秋,自备茶叶、川芎烧茶,供过往村民免费饮用。早年送茶于田间地头、村边路旁,后因年岁增大,便于石湾桥头放置茶桶,桶挂茶杯,并立伞遮盖。2018年初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夏八喜率队进驻藕塘村开展精准扶贫,挖掘出徐桂梅三十年如一日施茶感人事迹,后受到中央电视台、湖北日报、湖北卫视等全国众多媒体密集报道。为弘扬“桂梅精神”,助力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当年7月,县文体广新局特建“桂梅亭”,并兴建石湾广场,以教化乡民、昭示后人。①瑞草,古时茶叶之别称。②金莲,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作者简介

廖双河,1971年生,通山县厦铺镇蛟滩人。全国出版专业注册责任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级地方志专家,现任咸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咸宁市诗歌学会副会长、通山县作家协会主席、通山县地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供职于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自诩是文学、新闻、方志、公文“四栖动物”。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从事散文、诗歌、辞赋等文体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华辞赋》《解放军报》《湖北日报》等40余家报刊发表作品150余万字,公开出版《心怀阳光》《写意通山》《因为有爱》《方志编纂56讲》等文学作品、理论专著5部。有作品和文集获全国首届优秀民兵预备役部队歌曲大赛金银奖、香城泉都文学奖金奖等。从事新闻写作15年,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篇。曾任《通山县志》执行总纂8年,至今先后主笔《通山县志》《通山县军事志》《通山县兵要地志》等志书300余万字。



桂梅亭记

幕阜深处,太阳山、大城山、金家山三山环绕,藕塘云蒸霞蔚,鸟语花香,更有美丽动人的故事,交清风传颂。

年年三至十月,石湾耄耋老人徐桂梅拉动弯月门环,拨开朦胧晨曦,用启明星点燃柴火,烧一壶岁月静好香茗。

三十载风雨无阻,未曾间歇。

和善的茶叶,慈爱的川芎,经乡情泉水冲泡,便是爱意荡漾的民风民情。

初,徐桂梅送茶于田间地头、路边工地;后年龄日长,将茶桶立于石湾桥头,作简易茶亭——伞遮茶桶,桶挂茶杯;茶香四溢,甘之如饴。


桂梅少读书,能凭善心处世;一生清贫明理,全靠诚信立身。哪家有难,都会不遗余力相助;回报社会,在用一言一行感恩。岁月之河,流淌人间真爱;一杯清茶,承载苦辣酸甜!

春风化雨润万物,大浪淘沙见真金!


二零一八年暮春起,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密集报道徐桂梅老人事迹,“桂梅精神”席卷荆楚大地。县文体新局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在此新建“桂梅亭”。并逐步将其打造为文化教育基地,教化乡民,昭示后人。

是为记。


通山县文体广新局驻村工作组

2018年7月30日

作者简介

夏八喜,通羊镇德船村人。1970年阳春三月万分荣幸地降临人世,排行老八,因此一生都在用文字感恩。当组工干部12年,广电局任职10年,现供职文广新局,县文体新局驻厦铺镇藕塘村第一书记、工作组长。是文字铺了另一条生路,在《中国校园文学》、《辽宁青年》、《湖北日报》、《诗歌报》、《散文诗》等20余家媒体发表过各种题裁作品200余篇,都是豆腐块;有电视散文《故乡的油菜花》在浙江卫视播出,思乡的情怀如此曼妙地摇曳。MV《相约九宫》《亲亲富水湖》词作者。最营养的食粮是周遭环绕的爱,最宝贵的身份是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QQ:289872821


编 辑 | 徐  微

编 审 | 唐尚伟

监 制 | 方  雷

总监制 | 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