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特色产业 带动乡村振兴 黄沙铺镇巧用“三做”之技改变城乡面貌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王程海  孟丽娟)走进通山县黄沙铺镇的文科苗圃基地,只见成片的罗汉松迎风招展,红叶石楠的幼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处处成景,令人陶醉其中。这一片片果木成行、绿郁郁的景象,是黄沙铺镇巧用“三做”之技,大力创办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良好成效的其中一个缩影。

做强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近年来,该镇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新能源(光伏)产业、种养殖业、休闲旅游业的商家落户本地。

目前,该镇投资360万元在孟垅、新屋、源头和西庄等村建设5个光伏电站,规模达550千瓦,每年发电量大于或等于45万度,结算电费18.72万元,发电补贴25.38万元,实现了扶贫开发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该镇依托开茂油茶和万山红油茶基地,发展高效油茶基地1.2万亩;以“基地+合作这+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家禽、牛羊等养殖大户16家,建成产业扶贫基地36个;大力支持文科苗林、人间“四月天”形成产业群,壮大恒财、竹福尔等竹产业。该镇柏树村流转土地450亩,建设大柏树果园基地,有油桃、红心柚、牡丹花等17个品种,年产值达到百万以上,吸引附近村民们在基地做工,年均增收2-3万元,带动60多户贫困户就业。

在做特色产业的同时,该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农家乐”为主线的旅游模式,充分发挥“大幕三杰”、红色文化、李振周教育基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全域旅游乡镇模块。到目前,先后建成集后摘、观光、农耕体验的新屋村产业孵化园、下陈村文科园林,结合石龙洞开发、万家片特色旅游和盘龙溪漂流等重点旅游项目,全域旅游雏形渐显。

做好环境美化,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拿起扫帚把地上的垃圾打扫干净后,又将门前的自行车摆放整齐……这是黄沙铺镇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制后阮家岭餐馆店老板窦喜梅每天的“必修课”。

为加强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该镇采取“门前四包制”促使居民自觉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在推行“门前四包制”的同时,该镇积极启动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程,与中山市广洁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服务合同,把辖区内各村(社区)卫生治理及农村垃圾清运工作外包给该公司,每年按排垃圾专项资金90万元,聘请42名贫困户作为保洁员。

自市场化垃圾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回收利用率得到提高,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该镇已建设垃圾收集站19个,配备村组垃圾桶150余个,共计清运垃圾150余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100%。

做牢组织根基,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内力”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该镇紧紧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持续深化“星级支部”固保垒、“三评一考”强班子、“党员积分”建队伍、“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近年来,该镇坚持“建、管、用”并重原则,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孟垅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扩建毛杨、下陈和黄沙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对全镇村级党员活动阵地进 一步进行了完善,配齐了各类软硬硬件设施,使党员活动有载体、有场所、有制度;严格执行村干部坐班制度,每天确定专人负责打扫阵地卫生、接受群众来访、组织群众收看远程教育,有效发挥活动场所议事、服务、学习、文娱等功能。

为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该镇紧抓地两委班子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继续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强化基层班子、提升干部素质作为一项具重要任务,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选仁贤、请致富能人、派镇干部等方式选拔村级带头人,采用干部包保联系制度加强指导,并不定期开展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摸底工作,对不称职支部书记及时调整。

编辑:葛素文     编审:唐尚伟


(作者:通山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