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连城乡 苕粉飘四方 我县特色农产品成为抢手货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王能朗  郑梦溪)入夜,在月亮湾集贸市场夜宵一条街上,只见各家小吃店宾客盈门,他们吃着苕粉砣、喝着土鸡线粉汤,边吃边品尝乡下农民生产的特产,边听边看店老板如何将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工成小汤圆、苕粉砣、鱼烤片……我县特色农产品“苕货”通山包砣,于今年9月下旬在湖南长沙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上,受到了到会的全国各地省会城市31家星级酒店青睐,成为各方客商的“抢手货”。

我县地处鄂东南幕阜山脉中段,这里宜林荒山坡地多,适宜种植红苕、高梁、荞麦等“五谷”。为了把多种经济农作物加工成副食品,并将农副产品做强做大做成品牌,通山县根据城里人的生活特点,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将农副产品加工成人们需要的精细食品,搞好农产品转化加工增值。我县采取平地种瓜,坡地种花生、黑豆、芝麻,水田种糯谷,家院养鹌鹑的综合型种养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到目前全县已发展户平种植10亩瓜果专业户1570家,发展多种经济农作物花生、芝麻、黑豆8500多亩,建优质商品粮基地12个,种糯谷14000亩,私人创办畜牧场24个,养殖黑山猪、山羊,鸡、鸭、鹅、豚、鹌鹑73000多只,保证了城里人一年四季都有土特产品的供应,做到夏秋有西瓜进城,冬春有鲜菜果,一年四季有腊肉腊货。

为了打响通山特色副食品牌,我县还组织乡下传统特产加工师傅进城开特产销售店,办特产加工小吃点;乡下的特产制作“小艺人”,白天他们为城里人现场表演制作由黑豆加工成豆腐炸成黄色油干的手艺,向城里人传授腊禽肉加工腌烤的过程;晚上手把手地教餐馆老板做苕粉砣、糯米小汤圆。为了方便城里人,在通山县城开特产店的“好吃姥”、“老相好”的老板们还采取按预购订单打包送货上门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餐。如今在通山有由玉米酿成的“土巴爷”酒,枇杷做成的枇杷酒、葡萄酿造的葡萄酒;黑豆制成的金黄油干、酱油、豆豉、豆皮,芝麻和小麦粉配制成的中秋特供月饼,红苕加工成的烤苕片、苕粉做成的肉包砣,清蒸土鸡线粉汤;县城有乡里人开的“乡巴佬”夜宵火锅一条街,武汉、南昌、长沙等大中城市的集贸市场摆有我县农民生产的米线粉、苕粉皮、腊猪脚、烤鱼片……

为了让通山特色农产品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我县积极鼓励当地能人和在外创业者在家乡带头创办民营企业,兴办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逐个将特色农产品做成龙头企业,以一企带千户,一业富万民。杨芳林乡盛产黑豆,这里的农民有自制酱品传统手工技术,他们手工制作的酱品,早在清朝时代就是供皇上的御品。该乡女能人谢望元,大打“杨芳酱品”品牌,她以自己创办的酱品厂为龙头,将75家农民集中组织起来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把150亩水田进行集中连片种植黑豆,作为酱品厂的原料生产基地,她厂里生产制作的酱油、豆豉、豆皮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75家农民种植黑豆每户年收入达5万元,并为23名困难群众提供就业、人平年收入达2万多元。大畈镇地处富水库区上游,75%的群众是库区移民,大都居住库区湖畔上,群众靠种植柑桔、枇杷等水果维持生计。为了把水果产业做强做优,该镇引进通山县协力绿色果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将全镇7500亩柑桔、枇杷流转给该公司集中经营,在板桥村的150亩枇杷基地建起占地20亩的“枇杷酒庄”,专门生产酿造果汁酒。“枇杷酒庄”将周边的6个乡镇13个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入社的6350户群众种植水果全部由“枇杷酒庄”收购,打这以后,农民再也不为种植的柑桔、枇杷等水果销售难而发愁。该“枇杷洒庄”酿造的枇杷、葡萄等果汁酒不仅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时还带动周边740多家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

为了方便各地顾客购买通山特产,我县还专门建起电子商贸城,对特色产品进行销售,如今无论是城里客、还是乡下人,只要手指一点,就能买到和吃上自己想品赏佳肴。

编辑:徐微     编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