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石汉平 | 故乡的夜晚


幼少长居故乡,对故乡的夜晚没有任何起心或动念;外出求学、工作后也经常回家,仍然没有留意故乡的夜晚。但这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是熟视无睹、司空见惯。

  故乡在战国时期即有记载,两千多年来,故乡的夜晚一如既往、一成不变,夜复一夜、夜夜如此。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更没有好与坏,一切自自然然,理所当然。看了外面世界的夜晚后,开始向往外面世界的夜晚,渴望外面世界的不夜,这种向往与渴望甚至一度成为努力学习的驱动力。更为不齿的是,当我从外面再回头看故乡的夜晚时,开始有点为故乡的夜晚感到悲哀、有时甚至感到羞耻:认为故乡的夜晚是压抑青年冲动的大山,是阻碍青年前进的壁垒,是桎梏青年梦想的枷锁,是落后、封闭、保守的代名词。女儿第一次回家时说“爸爸,家里怎么是黑的?我看不见。”那时候,我竟然有一种愧疚感,“不能让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然而,本次回家,突然发现故乡的夜晚美不可言,值得细细品味;突然感觉故乡的夜晚诗情画意,让我感慨万千。好像思绪在这个瞬间忽然定格,时间是2018年9月27日的秋夜。


故乡的夜晚似乎来得更早、走得更晚。从杭瑞高速通山出口出来是傍晚6点37分,想想此时的都市仍然如同白昼,街道人流如织,马路车水马龙,然而故乡已经是彻底的夜晚了,由白日模式切换到了黑夜模式,岁月朦胧,夕烟缭绕,街道几乎没有行人,马路偶尔有几辆汽车行驶…….当都市着急回家的人们在堵车中抱怨甚至谩骂时,故乡的人们已经在饭桌上享受天伦;当都市着急上班的人们在早高峰的路上你推我搡时,故乡的人们仍然沉浸在梦乡中。当天晚上,我9点43分睡觉,一觉醒来已经是28日上午的8点13分,美美地享受了一个故乡的夜晚。

  故乡的夜晚天空更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只剩下几颗星星,看似遥远,但又似乎触手可及。在夜幕下漫步,感觉整个身心融化在大自然中间,吐纳着大自然的精灵,触摸着大自然的曼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分不清人与自然。自己每次回家感觉都象充了电似的,浑身上下充满了能量,原来一直不知道能量来自何方,故乡大自然的沐浴可能也是来源之一。与城市夜晚的直白、张扬相比,故乡的夜晚更加含蓄、更加内敛,这不正是故乡父老乡亲性格特征的真实写照吗?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人的影响如风无形,但可感知。突然发现,曾经厌恶的黑夜竟然如此美丽,多了一份意境,也多了一些灵动。突然发现,黑夜竟然比白日更加难能可贵,让人放空,使人升华。是黑夜给了我明亮的眼睛,使我可以寻找人性的光明;是黑夜给了我深邃的思考,使我可以探索生命的真谛。人们总喜欢把黑夜与阴谋联系起来,把黑夜等同于鬼蜮。实际上,图谋不轨的是人,而非黑夜,黑夜原本是赋予人类休养生息的,不法之人却利用黑夜胡作非为,使黑夜蒙羞。


故乡的夜晚是静谧的,静如深海,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静得可以听到虫鸣。破山寺后禅院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磐音”,我的故乡则是“万籁俱静,仅余虫鸣”。静坐在这样的夜里,任思绪飞扬,独享这美丽的夜色,慰籍我一颗疲惫的心脏;听音乐流淌,舞动那黑色的精灵,释放我一汪苦涩的泪水。突然理解了寺庙禅院为何都要挑选僻静之处,原来安静更能帮助佛徒修炼佛性禅心,养成清静慧定之心性。是为黑生静,静生禅,禅生万物。我本是一个有佛缘之人,也曾想遁迹空门、普度众生,无奈红尘的牵挂太多,世俗的责任太重。所以,夜阑人静之际,正是我发奋读书之时。遥想当年高考,为了改变命运、救助亲人,在漫无边际的黑暗笼罩下,自己不知道在煤油灯下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正是夜晚,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正是夜晚,收获了自己的事业。

城市化的结果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是白昼的无限延长,是黑夜的无限缩短,昼夜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了。夜天经地义是黑的,黑了亿万年,这是大自然的秉性。“黑夜”失去了“黑”,便失去了一种意境,更失去了夜的本质,“夜”也就因而变得浅薄、少了诗意,犹如墨汁被稀释一样。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越来越少,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利益恣意改造。白天黑夜,一张一弛,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规律,更是人类的需要。万物生长、人类健康不仅仅靠太阳,同样靠月亮,不仅仅靠光明,同样靠黑暗。黑夜悄悄地灿开了山花,恰如太阳静静地赋能于植物。突然发现,原来害怕的静谧竟然如此亲切,竟然比热闹更让我留恋;故乡的夜晚是多么宁静,而城市的夜晚是多么喧闹。睡眠之酣,须仰赖夜之黑。夜色浅淡,则世气不宁,心神难束。妈妈一直说“睡觉是补药,是补身的,是养人的。”昨天晚上,自己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虫鸣,突然意识到故乡的父老乡亲真是太有福气了,能够在这么安静的夜晚睡觉真是三生有幸。


对故乡夜晚的认识不知道为何有了这样一个变化?是夜晚到家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我想不应该是前者,因为我不是第一次夜晚回家,本次更不是回家最晚的一次。所以,一定另有其他原因,具体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时间看同一件事情,竟然有大相径庭的印象。或许如王阳明的“心即是理”,故乡的夜晚没有变,是自己的心变了。

  美哉,故乡的夜晚!我灵魂的栖息地,我精神的加油站。抚慰游子的心灵,焕发行者的青春!天涯咫尺,寸草春晖!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慈母的怀抱;我飞得再高,也飞不出故乡的夜晚!

作者简介:通山籍,医学博士,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学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北京康爱营养医学研究院院长。著有散文集。

扫码关注我们

云上通山APP客户端

通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 辑:葛素文

编 审: 唐尚伟

监 制:方 雷

总监制:阮胜利


(作者:通山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