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谱写山通水富华章 构建绿色发展长廊

云上通山报道:三百里幕阜耸绿叠翠,十万亩富水浮光跃金。地处鄂东南边陲的通山县东濒九江,南枕赣北,西接潇湘,北依武汉。近年来,通山县紧跟全域旅游创建步伐,倾力打造全国知名山水旅游城市,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全域融合、全季宜游的良好局面。




全域共谋,齐抓共管推动旅游。

近日,中林森旅控股有限公司顾问汪成设带领设计团队,正在富水湖畔的白岩村调研,着手编制富水湖开发总体规划。汪成设说,中林集团作为一家央企,之所以进驻通山,投资25亿元将富水湖作为千岛湖的姊妹湖来打造,是因为该县县长陈洪豪亲自带队多次赴浙进京招商引资的结果。

这是通山县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山县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委托湖北大学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成立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乡镇和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形成了县级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全域旅游推进机制。同时率先完成“1+3”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县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景区设立了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警务室和旅游工商分局管理站,实现了全域旅游“综合产业综合抓”。

全域风景,游客爆棚红色预警。

“通山县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独特的山、水、林、泉、峡、瀑、洞等自然资源,又有厚重的闯王英雄文化、古民居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美食文化等人文资源。”通山县旅游委主任阚艳军,对该县旅游资源如数家珍。

他介绍,通山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近年来,坚持全区域统筹布局,全要素整合资源,全产业融合发展,全方位提升服务,全社会共建共享,大力推进九宫山5A景区创建,旅游新业态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已经唱响了“山水洞天、畅游通山”旅游品牌,形成了“游九宫山、玩富水湖、探隐水洞、观古民居、谒闯王陵、品农家乐”的旅游发展格局,休闲避暑、观星赏萤、漂流滑雪等旅游项目在华中地区久负盛名。通山通过高调营销,营造了“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业留客、全民好客”浓厚氛围。今年国庆假日期间,接待游客6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亿元。隐水洞景区沿线公路,停满了来自江西、安徽、湖南、广东等地的轿车,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接踵摩肩,从公路一直排到了进洞口。各种自驾游车辆从杭瑞、大广和咸通高速进入通山,使得县域内的106国道、核电公路、九宫山旅游公路车流密集,各大景区停车场爆满。其中,隐水洞达最大承载量,为确保游客安全,只得发布旅游红色预警。

全员共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每逢节假日,通山县大畈镇西泉村“乡村人家”农家乐老板程诗虎,就会忙碌不停,接待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没有隐水洞的旅游开发,我的生活不可能发生这么大变化。”程诗虎感慨。

2008年,隐水洞景区开业,在外打工的程诗虎回乡创业,创办了全村首家“农家乐”。景区人气越发兴旺,程诗虎一年收入20多万元,从一个贫困家庭,一跃成为创富先锋。

全域旅游,归根结底要让县域经济增实力,让游客和当地群众得实惠。通山县推行景区带动型、农家乐型、能人带动型、就业带动型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发展赏花游、采摘游、古村游、民俗体验游等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1200余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2017年,旅游产业脱贫达3800人,占全县当年脱贫人口的28%。

县长话旅游,打造山水旅游强县。

通山县长陈洪豪兼任该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洪豪表示,通山构建了“一心两轴三极四带”的全域旅游布局,一心为县城,两轴为幕阜山旅游公路、106国道,三极为九宫山、隐水洞、富水湖三个产业增长带动极,四带为九宫山山地度假旅游带、富水湖亲水养生旅游带、幕阜山生态观光旅游带、环城区休闲度假旅游带四个产业功能带。

通山县确立了“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基本战略,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努力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知名山水旅游强县和全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记者 高东起 通讯员 曹巧红 宛克文 周丹)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