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托起明天的希望 ——通山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通讯员 阮姝 汪延煜

近年来,通山县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局面——

2015和2016年分别以高分通过了“省评”和“国检”;2016年“联校网教”教学模式被评为湖北省教育信息技术典型案例,经验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会议上推介;今年高考,该县一本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中考持续两年走在全市前列……近日,笔者走进县教育部门,一探良好发展局面背后的故事。

加大投入——

教学条件大幅提升

11月7日至8日,国培计划——湖北省送教下乡项目走进通山县镇南中学,举行初中数学学科省级专家巡回讲学活动,来自全县26所学校一百余名初中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悉,该县自2016年成功争取到“国培”项目,每年将大批教师送出界水岭,进入高等院校接受培训,其中5名教师更是走出国门,到英、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培训。

“近年来,我局党组一班人抢抓机遇,为通山教育长远发展积极奔走求援,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1.69亿元,争资力度居全市同类县市第一。”县教育局局长陈朝庆告诉笔者。

三年来,该局完成土建类项目250余个,设备购置类项目21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使该县有条件、有底气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并先后高分通过了“省评”和“国检”。

2015至2017年,全县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3个,改建幼儿园1个,增设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2个,新增学位1176个。今年秋,杨芳中心幼儿园已交付使用、洪港中心幼儿园有望在年内竣工,高标准建设的黄沙中心幼儿园顺利启动,“入园难”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该县通过扩建通羊四小、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先后新增学位2000余个;通过支持振新、双语、育才等6所民办学校办学,新增学位3000余个;运用EPC模式融资新建迎宾路小学、大路大垅口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后可提供学位近5000个。批准筹建的文星学校、中英公学、华盟学校等民办学校建成后,将再增加学位6000个,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将有效消除。

同时,该县大胆创新“联校网教”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偏远校点开齐开好课程的问题。今年,县教育局再次投入近百万元,在慈口、燕厦等库区乡镇新建网教点9个,使网教点学校总数达到36个。

紧盯质量——

师生连连捧回大奖

“我们定期举办了两年一届的全县德育工作现场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志向和责任担当。”县教育局副局长方彩琴介绍。近年来,该县学生被评为全省美德少年1人,市级美德少年3人,今年又向上申报美德少年5人;在全省第十六、第十七届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该县学生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

该县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大兴“比教学”之风,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2017年,该县教师在“一师一优课”评比中,荣获部级优课6节,名列全市第二,省级优课25节,名列全市第一。今年高考,该县一本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中考更是持续两年走在全市前列, 今年中考成绩更是呈现“两高一多”的特点,即鄂高最低录取线全市最高,普通高中控制线全市最高,中考高分考生全市最多,彻底摆脱了过去长期垫底的局面。

同时,该县积极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实践,争创艺术教育品牌,艺术教育结出了硕果。该县中小学生九宫艺术节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广获社会各界好评。该县师生参加今年咸宁市第十一届美育节,一举夺得4个一等奖。近年来,该县学生不仅多次在湖北黄鹤美育节获奖,而且连续在第四、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捧回大奖,为湖北、为通山争得了殊荣。

转变作风——

心齐气顺人心思奋

近年来,县教育系统开展了多轮明察暗访,并制作暗访短片主动揭短揭丑,通报曝光了违规补课、违反师德师风的人和事。2018年,县教育系统以巡察整改和“迎评”整改为契机,推动落实整改问题52个,发布问题通报5个,追责10人,清退违规发放补助资金51950 元,促进了政风、行风、作风的持续好转,教育生态得到了有效净化。

此外,县教育系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全县各中小学(园)配备了安保“八件套”;为城区中小学聘请了专业保安;还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为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新增29个校园安全公益性岗位;在2018年春,又投入90多万元,为47所学校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做到校园全覆盖。率先在全市解决了公办教师改革性津补贴问题,帮助退养民师、代课教师按时领到了退养费,教育队伍呈现出心齐气顺、人心思奋的和谐局面。

针对脱贫攻坚新形势、新要求,三年来,该县教育战线通过“减、免、奖、补、贷”等助学方式,累计发放各类助学资金3406.53万元,资助学生52461人次。其中2018年春季,落实学生资助资金731.006万元,真正做到贫困学生资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群众对教育扶贫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