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趣谈之——节山

通山城郊的通羊镇郑家坪村的节山庄,有座清道光皇帝敕建的孝子坊。坊宅一进三重,门楼上书“大夫弟”三个大字,左侧为大夫弟简介,右侧为湖北省1992年颁发的重点文物保护牌匾,整栋房屋的石雕、砖雕、木雕及壁画都叙述着一段为母尽孝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也诠释了该地的“节山”之名。

清嘉庆初年(1796年),该庄始祖乐圣涛为子孙有个好的耕读之所,从阳新县里慈乐迁居通山县城郊安家立业,依园林风景与愿望取庄名栋桂林。长子乐同春,字载阳,号煦庵,少幼时就聪颖十分,念书过目不忘,年年县里会考名列第一,被乡邑誉为神童,并在省乡试中举,家人都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定能光宗耀祖。谁知正当乐同春学有所成,父亲患恶疾而逝,体弱多病的母亲因此一病不起,瘫痪在床,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家庭的不幸,对踌躇满志的乐同春打击不小,但年轻的他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毅然放弃了追求功名,日夜守在母亲身边,悉心照顾。

他夏为母撑扇,冬为母温被,一日三次为母洗脸热脚,还让妻子挤奶喂母。在侍母的岁月里,武昌府、兴国州多次奉吏部之命,补封其为县令、同知、教谕等职,他无一不跪言谢绝。县里乡绅多次高薪聘请他办学授徒,也被其以“病母在床,难辞之身” 为由,一一推却。乐同春的一言一行,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某年初春,村头一片锣鼓声,原来兴国州又送来了乐同春任职通知书,母亲关切地对他说“孩子,你去上任吧,别为我耽务了前程,你要再负皇恩,我就死去”。乐同春看着病弱的母亲,坚定地说:“你的病一日不好,我不会离开一步,你安心养病吧”。就这样,乐同春一直守护着母亲,始终恪守“不远游、不顶嘴、不露齿”三不孝道,悉心侍母亲40余年。乐母去逝后,他又在母亲墓前守孝五年,其孝心让人敬佩,故人送雅号“节三”。其孝举传开后,当地人便改称庄名为“节三”,直至近代依谐音演化为“节山”。

乐同春行孝之举被广为传颂,其事迹由州县举荐清廷,道光皇帝阅后深为感动,为旌表其行孝之举,敕封奉直大夫,授命州县为其竖立孝子坊。故清代道光年间《湖广通志》载:“乐同春,字载阳,号煦庵,庠讳太希郡庠生,圣涛公长子,孝行纯笃,奉旨旌表,建坊,乡贤响食”。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葛素文

编审: 唐尚伟

监制:方雷

总监制:阮胜利

云上通山    出品


(作者:通山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