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40年 | 通山籍好男儿的三次选择,只为一个担当






致敬每一个在改革开放40年中

默默奉献 留下足迹的平凡人生



“我有一个机会成为医生,能做更多让患者和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我的价值所在。”

—— 石汉平



第一次选择:走上从医路


我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上不了大学,当不了医生。

1978年,我如愿考入医学院。

选择做医生,是我从小就有的愿望。

小的时候,家在农村,生活和医疗条件都很艰苦。那个时候农村的人得了病,不知道怎么去治疗,很多时候只能忍着。

记得我的妈妈有一次牙疼,一到晚上就疼的特别厉害,现在看来只是小小的牙髓炎,但是那个时候妈妈只能用头撞墙来缓解疼痛。我流着眼泪,毫无办法。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个医生,为妈妈和家乡的亲人解除痛苦。

我赶上了好时候,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让我有机会改变命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次选择:穿上绿军装


大学毕业,正好赶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决定参军。那个时候觉得,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士兵比一个医生更重要。

就这样,我成为一名工程兵。

后来虽然没有上了前线,但是当兵的日子磨练了我的意志,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1983年石汉平<前排右一>和战友合影)


第三次选择:再走从医路

改革开放拓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道路。

1987年我进入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再次走上从医的道路。1998年留学美国,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


(1998年石汉平<右一>留学美国)


2002年当我学成回国后,看到越来越多的肿瘤病人被疾病折磨,而肿瘤营养研究在我国仍然是一个空白。因为没有营养的支持,很多肿瘤患者骨瘦如柴。

我决定进入肿瘤治疗领域,选择肿瘤营养作为主攻项目。


(石汉平<左一>手术治疗肿瘤患者)

肿瘤营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原来人们对它的认知误区很多,流传着肿瘤病人要忌口、营养会促进肿瘤的生长,甚至肿瘤病人要尽量少吃,以便饿死肿瘤等等。

经过我们这几年不懈的努力,更多人开始走出误区,关注肿瘤营养。

2013年我组织召开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全国只有230人参加。


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18年在北京举行第六届,注册医生2300人,六年时间翻了十倍。

现在营养治疗已经走到肿瘤治疗的一线地位。我们在全国推动肿瘤营养治疗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推动无饿医院建设


回顾这四十年,改革开放,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上了大学,当了医生。每一次的选择,都无愧于我心中的担当。

我有了当医生更好的体验,能够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自己被更多人需要,这是我的快乐和价值所在。(来源: 央广健康 )

◆     ◆  

石汉平简介

石汉平 ,通山黄沙铺镇人,医学博士,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学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北京康爱营养医学研究院院长。发表论文286篇,编写专著41部,其中主编16部。创作散文188篇,出版散文集4本。




编辑:谭茜  编审:唐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