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石村起源
宝石村,位于通山闯王镇,村内居民多为舒姓,明朝洪武年间,舒氏先祖到此开基立业,明朝末期极盛时有千户之多。
一条碧绿的小河从九宫山潺潺流下,将宝石一分为二,称为南岸北岸,因铺满河床的鹅卵石如宝石般圆润,这河便叫宝石河,这村便叫宝石村。
明清时,村民就地取材,将这鹅卵石铺路筑墙,修屋造堤,为“楚天第一古民居群”添色添香。
因为一代村民的坚持,宝石村古民居群成为通山乃至整个咸宁一道复古的风景,于2002年12月被立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钢筋水泥房里呆腻的都市人前来游玩。
“古民居”美不美,得由快节奏的都市人看,就由小编带着大家来认识一下清民朝的建筑群,住在村落里人的慢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吧。
南岸北岸
南岸,曾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富商云集,如今,虽早已没了民国的风光,墙面斑驳,木头发霉,瓦沟间长满了青苔,仿佛一位垂垂暮矣的老人。
但,谁说陈旧、斑驳的东西就该淘汰,正是宝石村这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明万历十一年,宝石村时年二十一岁的舒宏绪考中进士 ,虽官至五品,却以“弹劾权威,直声著于当时”颇受朝廷器重,天启皇帝因此御赐牌楼,上书“天垣补衮”四字,这牌楼至今矗立在宝石河南岸。
北岸,房屋墙体虽已斑驳,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豪华”,鹅卵石铺路,龙凤飞檐,雕梁画栋,庭院深深。
要说最豪华的,非“千总居”莫属,房屋并排两栋,互相连通,占地近300平方米,厢房、楼室均为木雕格扇,梁枋雕刻众多,有文形容其“台阁留丹、堂皇富丽,楹梁镂麒狮,彩绘翔龙翥凤,架设飞斗拱”
屋主舒世芳曾是六品武官,家里亦官亦商,有不少田产和当铺,可惜其子孙自幼娇生惯养,没多久就败光了万顷家财,沦为乞丐。
慢生活
一段段残垣断壁,一块块青砖黛瓦,徜徉在绿如碧带的宝石河边,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阡陌小巷里,这里的人过着都市人羡慕不来的慢生活。
旧式木门,吱呀吱吱地叫,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斑驳半墙处,青苔野蛮生长,仿佛在宣布着它的占有权。
细细品味远古图腾的流风余韵,把玩门楣上依稀可辨的风蚀遗迹,不禁感叹岁月流失,韶华易逝。
古屋边,农家大娘在水井旁的水塘洗衣服,棒槌捶衣服的画面勾起小编的童年记忆;小巷里,阳光斜射进来,九十多岁的大爷把双手拢进衣袖,躺在摇椅上摇啊摇,脸上一副岁月静好。
临近中午,阿婆提着个菜蓝子,颤巍巍地走到菜地摘菜,白胖的萝卜藏地下,阿婆拔呀拔不动,改为拔包菜,半包半开的包菜像一朵朵天山雪莲,可爱极了。
在这里,时光好像被冻住了,每个人都自觉遵循慢节奏的生活,谁要是想跑在前头,对不起,请回城,别坏了这儿的规矩。
史料部分来源于百度百科
来源 畅游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