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通山代表分享三十种扶贫“套餐”

农村新报讯 “走!到香菇合作社领钱过年啦!”日前,通山县通羊镇茅田村,5户贫困户相约前往合作社,领取每户5000元“扶贫分红”。

       这5户贫困户,是通山“挂靠帮带”模式的受益者。贫困户以每户10万元扶贫贷款挂靠当地香菇合作社,参与生产,享受分红,如今已顺利脱贫。

       “挂靠帮带”是通山产业扶贫十种模式之一。据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介绍,目前,全县已有11101户贫困户纳入产业扶贫。2017年,全县8740户、2.5万人年度脱贫目标,有了坚实保障。

       省“两会”上,通山县县长陈洪豪分享该县精准扶贫的“三个十”特色经验和做法。

       ——“十种模式”,长短结合。“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挂靠帮带、乡村旅游”等10种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发展油茶、香菇、小龙虾、光伏发电等特色种养业及新型扶贫产业。

       ——“十大工程”,扶贫扶智。既注重通过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群众脱贫,也注重提升群众知识技能、增强主动创业意识来促脱贫,实施了“基础扶贫、兜底扶贫、社会扶贫、结对扶贫、搬迁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十大工程。

       “教育扶贫工程中,县职校设立3个脱贫技术培训班。上午学理论,下午到孔雀、香菇、小龙虾等种养殖基地实践。去年,3343户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增收脱贫。”陈洪豪举例。

       ——“十项政策”,“真金白银”激励主动脱贫。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精准扶贫,制定“产业奖补、产业基金、品牌创建、农业保险”等十项支持机制。

       陈洪豪介绍,在产业奖补机制上,县一级出台实施办法,2016年共整合奖补资金7500万元,对贫困户发展种、养、农家乐等实施奖补。如贫困户养牛每头奖补3000元;发展300平方米以上蔬菜大棚奖补3000元;发展光伏每千瓦奖补3000元。 (记者徐思弘)

(作者:徐思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