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袁丽明:三年的腊肉



第一次走进这个家,确切地说,这只是一间狭小的偏厦。周围类似的屋子有几间,都比这大,只是都是用以养猪或堆放杂物。只有最小的这间,大老远的,就看到屋顶冒出的炊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屋的主人是个五保户,六十来岁,无儿无女,聋哑人。之前和母亲一起生活,去年老母亲去世后,就一个人独居于此。


第一次造访的时候,来得不巧,小屋的门是锁着的。只看到门口能够被屋檐躲到雨的地方,整齐有序堆放着纸壳和空塑料瓶,外面再用木板包着,无形之中,那丁点屋檐面被整理成了不见风雨的杂物间。靠左边门口处的小凳子上,有一个小卖部里装泡泡糖的透明塑料罐,装着半罐腌制的萝卜丁。色泽偏白,看来是没舍得放佐料。不过倒也干净清爽,味道应该不赖吧!据左右邻居说,他外出做工了。看来,贸然前来还行不通,得提前“预约”。这次,是托人转告,主人才留在家中,早早地点燃一炉旺盛的火,等候我们。


走进杂物间,里面的正房隔成两半。前半是厨房,伸手不见五指。小屋的门是锁着的。只看到门口能够被屋檐躲到雨的地方,整齐有序堆放着纸壳和空塑料瓶,从地面码到楼顶。有个简易的火炉,顶上吊着铁丝网做成的箱子,里面挂着熏干的猪肉。火炉边上的锅和罗罐,连同盖子一起被烟火镀上了一层黑漆漆的釉色,在昏暗的灯光下反衬着铮亮的光。就连旁边那个一米来高的碗柜,也是黑漆漆中透着亮。水泥地面,能拾起落下去的盐。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勤劳的男主人。要不是造化弄人,让他天生带着残疾,或许,早已娶上一门漂亮的媳妇,如今,也该儿孙绕膝了吧!



是精准扶贫的暖风,把我们吹到这些素不相识的特殊家庭身边。出发前,旁人不以为然地说,是政府的扶持与帮助,惯懒了那些贫困户。原本,我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出发来为他们打扫卫生,收拾整理。这算不上扶贫,我也不是真正的驻村干部,总共也就帮贫困户做了两次事,充其量只能算一名扶贫义工吧。但是,真正走进他们的家里,看到他们面临着这这那那的困难,心里还是十分酸楚的。相比之下,我们要幸福很多。最起码,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有挚爱的亲人。而他呢,在命运之河里小心翼翼孤独前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亦或者说是不敢吃,怕吃了就没了。跟进来的邻居说:“这柜里的腊肉,有今年的,有去年的,还有前年的,他都攒在这里舍不得吃。把柜子装满了,他又做了一个新的准备换上。病了也舍不得去医院,去年底病得几天没下床,硬是熬过来了。”


老人家不停挥舞着手势,用他的方式跟我们交流。嘴角,总是流动着善意的微笑。


门内,是卧室。有容他每天暗夜安眠的床,也有容他百年之后安身的家。二者相邻,占据大半个房间。大老早的,就为余生做好了周全的准备。剩下的空间里,有一个小铁皮柜,床头用木架垫起一只斑驳的旧木箱,顶上放些随手要用的小工具。屋虽小,却干净整齐。我们带着围裙手套被安排来帮忙干活,却发现无处下手。碗柜上面有个空瓶子正准备捡走,老人家麻利地接过去,顺便把另外几个不常用的玻璃杯也拿走了。老人家很聪明,虽然无法言语,但我们之间并没有沟通障碍,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便领会了意思。


邻居跟他打趣,叫他把肉取下来煮给我们吃。我们一再阻止,跟老人摆手示意,他不停咧着嘴笑,趁我们不注意冒着细雨出门,把住在10米外的弟媳带来,指着肉,做着切割的手势。让弟媳替他备饭招待我们。那舞动的手,如刀,刺痛我的心,疼得让我流泪。



老人家不但勤奋,还很聪明、善良。门口空地里,长长一溜摆出去像一条围墙般的,都是他存起来的干柴。他一直都在储备,备着病了、老了不能动的那一天的生活。像一只虔诚的候鸟,挥舞着受伤的羽翼,在寒冬到来之前奋力迁徙。仅有的能量,还不忘把关爱送给别人。只愿他余生里,少些病痛,多些康健。



作者简介

袁丽明,女,湖北通山人,通山县作协理事,供职于通山县文化馆。平平淡淡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写作,只因内心深处一股热爱。作品不多,但真情常伴。在读与写的世界里,遇到更好的自己。

       统    筹:方   雷

主    编:阮   冰

编    辑:徐    微

编    审:邓文义

监    制:阮班新

总监制:阮胜利


(作者:云上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