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通山县退役军人夏日生 人生价值在拼搏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

5月28日,在通山县通羊镇滨河路福源粮油贸易公司加工厂内,夏日生正在查看大米质量和生产状况。

夏日生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47岁,1992年1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三年服役期间,凭借出色的表现,连续获得六个优秀士兵荣誉称号。退役后,夏日生到县粮食局畈泥粮食公司担任副经理,1999年,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下岗。

“当时米厂亏损严重,我刚好有这方面经验,就过来帮忙了。”夏日生说。2000年通山民政福利米厂人手稀缺,只能请临时工帮忙,但因临时工对技术、业务不熟,导致大米品质不高,市场销量下降,造成不少损失。

夏日生到米厂上班后,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进行技术指导,不仅提升了大米品质、拓宽了销路,而且还节约了生产成本,每年为米厂省下20多万元的开支。

2001年,当地发生旱灾,政府决定免费发放大米救灾,经初步估计,共需70万斤大米。而当时基本上没有多少库存,加上机器生产效率不高,一天24小时生产最多也只能产8吨米。

救灾如救火。夏日生直接住在厂房,24小时生产,累了就躺在米堆里睡一下,饿了忍忍,每天只吃两餐,挤出更多的时间生产。“想到还有许多老百姓没饭吃,我睡不着、吃不下。”夏日生说。

通过近50天没日没夜的工作,70万斤大米成功产出,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

“他对我们就像兄弟一样!”工人梅耀国说。

2002年,因种种原因,米厂面临倒闭,工友们都为生计而发愁,夏日生四处借款,将米厂接办下来,大家松开了紧皱的眉头。“都靠这份工作来养家,我必须站出来!”夏日生说。

“困难肯定有,但不管怎样都要坚持下去。”夏日生说,2011年粮价波动,厂里的大米很难卖,一度积压了200多万斤粮食。天天有人上门催债,夏日生甚至想放弃,但一想到厂里的工人们,他选择了坚持。

夏日生借钱买了三辆农运车,带队将囤积的粮食卖往外地,再采购回本地缺少的粮食品种,并四处跑市场、拉业务。“经常半夜两三点才能回家,那段时间大家都特别辛苦。”夏日生的妻子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努力,他们成功度过了难关。如今,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带动20余人就业增收。

夏日生每年还为红十字会进行捐赠,主动包保两户贫困户。他希望能扩大公司规模,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献出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