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通山农商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之花结硕果

通讯员 王能朗 阮班勇 成传炎

“现在守在家里养牛也能致富了,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老人孩子也能照看了,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通山农商行的支持!”日前,通山县洪港镇洪港村农民王功良感慨道。

王功良的“养牛致富梦”只是通山农商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来年,该行相继推出“扶贫贷”“市场主体帮扶贷”“亲情贷”等信贷服务产品,试水小额免担保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金融活水”浇灌“经济发展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

为扶贫输血“配好血型”

“金融扶贫是输血的过程,也是造血的过程,但一定要配对好血型。”通山农商银行行长熊勇军介绍,探索多样化金融工具与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深度融合,是该行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过创新服务方式,该行为通山县精准扶贫工作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已结出硕果。

据了解,该行通过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潜在市场主体、开发专属扶贫产品和扶贫模式,大力投放“市场主体帮扶贷”“助保贷”等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促脱贫。近几年,已发放产业“扶贫贷”11.95亿元,带动4090家贫困户就业增收。

自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山农商行巧用金融杠杆撬动精准扶贫,创新发展“小额扶贷通山模式”,推行“网格+扶贫”和财政贴息扶贫等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业一品牌”的扶贫格局。

近年来,通山农商行累计向湖北富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助保贷”7767万元,带动3486家贫困户增收脱贫。

通山洪茂生态种养殖合作社,是通山农商行扶持起来的民营经济实体。该社通过合伙人、技术人员、养殖人员入股的方式组建公司发展种养殖业,先后争取通山农商行“扶贫贷”150万元,年产鱼虾136万斤,年收入2200万元。在公司入股的16家贫困户每年固定分红7500元,该公司养殖的水产品通过网上销售“卖全国”。

让“金融血脉”通达末梢

2016年,通山农商行与通山县扶贫办签订了扶贫贷款合作协议,推出了为贫困户发放的信贷产品——“惠农易贷”,惠及许多贫困户。

“我作为小额贷款客户工作人员,承担起了通过该款信贷产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工作。”该行信贷部信贷员阮威说。针对各乡镇贫困户分散、调查工作耗时长,他与同事进村入户,让“金融血脉”的末梢通达“最后一公里”。目前,该行扶贫贷款累计放款6800万元,扶贫范围覆盖全县12个乡镇206个村,带动560多家贫困户2240余人从事种养殖业,户均年增收入达4000多元。

通山县属于集山、林、库、苏于一体的“四区”县,发展相对滞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针对山区发展种植业的需求,我们不断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熊勇军介绍,“农商行推出的‘特色产业扶贫贷款’效果不错,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手工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中为高山林区贫困户提供了专项支持。”

近年来,通山县政府拨出财政专款,对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所贷款给予贴息,建立山区、林区、库区专项扶贫贷款补偿基金,由农商行按1:10比例,分别按照农户16万元,农村能人大户、个体工商户20万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小微企业50万元,龙头企业500万元单户限额标准发放,为他们发展生产注入了活力。

洪港镇车田村6组王有谊是当地的养殖能手,每年养猪100头,年收入达5万元。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他与温氏集团签订协议,并从通山农商行争取扶贫贷200万元,在本村杨林坳山垅里征林地30亩,办起成栏量达5000头猪的养殖场。为了带动周边贫困户致富,王有谊安排10户贫困户到养殖场领养生猪增加家庭收入,吸收3名贫困劳力到他养殖场打工,包吃包住,月工资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