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夜读】第156期丨纪念建国70周年特别节目 明洁朗读《祖国之爱》(上)



当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右手五指并紧,高举头上,严肃而又天真地行礼时,我常常觉得那是一幅很美的生活图景。这个姿势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我觉得这既表示对人民的忠诚,也表示了对祖国的热爱。

最近,我曾经到广东一个著名的华侨故乡——台山县去了一趟。在那里,我看到多少动人的情景啊!这个县有许多非常漂亮的学校,这些学校是怎样来的呢?那是归国的老华侨捐建的。有一些中学,有很多漂亮的图书馆,那是在外洋做工的校友捐建的。

请想想吧!这些华侨,他们全家在外,家乡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然而他们万里迢迢跑了回来,诚心诚意为家乡. 祖国献出一点力量。还有,就是看一看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尝尝家乡的井水,再包一点家乡的泥土带在身边。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这是一种可贵的、深厚的、 热爱祖国的感情。

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摇篮,也是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摇篮。每一个受到祖国的民族文化熏陶,受到爱国主义潜移默化教育的人,每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的国家自然也有民族败类,不爱自己的祖国,却与祖国为敌。但是这种败类是很少很少的,人们赠给他们的称号是“汉奸”、“卖国贼”。今天,当人们提起袁世凯、汪精卫,这类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物的名字时,有谁不感到鄙夷和憎恨呢!

为了使祖国,我们共同的母亲健壮起来,多少代的人们曾经前仆后继,不断奋斗,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这种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是这样深沉,这样无私,这样的不惜个人一切的牺牲。而且,越是伟大的人,这种爱就表现得越发强烈。

在苦难深重、内忧外患交侵的旧时代,抗战前夕,有一个日本歌唱家到上海访问过鲁迅。那时,鲁迅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曾经作了严厉的抨击。那个日本歌唱家问道:“那么你讨厌出生在中国吗?”鲁迅果断地回答:“不,我认为比起任何国家来,还是生在中国好。”这时,鲁迅的眼睛里含着热泪。在旁边的一个日本作家禁不住叙述自己的感想道:他由衷地爱着中国和中国人民。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想念着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将来。”这种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使得鲁迅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不愿意离开祖国。虽然,那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劝告他到外国去养病,过过安定的生活。

鲁迅为了去掉祖国肌体上的痈疽,面对白色恐怖,不顾个人安危,横眉冷对敌人,以笔为匕首、投枪,进行了坚韧的战斗。他从日本留学回来以后,始终没有再度出国。

和这互相辉映的,是另一位伟大作家郭沫若的事迹。因为大革命失败,郭沫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起义。在战斗失利,反动势力到处搜捕的情形下,他被迫流亡日本,在那里建立了家庭。但是抗战爆发的时候,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抗战的胜利,郭沫若毅然抛下一家,秘密返回中国,参加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祖国的革命斗争。(图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秦牧(1919年8月19日—1992年10月14日),原名林觉夫,小名阿书,别名派光、顽石,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 。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  中国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其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1949年,到广州从事编辑和创作工作。1992年逝世,享年73岁。

朗读者简介

明洁  现供职于通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