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宋朝阳:通山味道(组诗)

通山味道



《八大碗》


题记:鄂南通山九宫山镇农村宴请亲朋好友,不用盘盘碟碟盛莱,惯用仙花大碗盛汤水菜,有蛋丝汤、捶肉汤、肉圆汤......俗称“八大碗”,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端上一碗是汤

端上一碗又是汤

一碗、两碗许是点缀或配角

七碗、八碗却构成一桌汤水席

丰盛得宛如一道风景,那是

味觉的风景,舌尖上的盛宴

碗是大碗,或大青花,或大土钵

碗碗盛满风土人情

豌碗都是主打,都唱主角

那汤是热,是沸,热心热肺

那汤是稠,是浓,水乳交融

那汤,不讲究形式

却装着很多内容

那汤,不在意排场

却特别实用美味

那是水煮的民风,汤滚的传奇

现如今,一般吃不到汤水席

吃到也在民间,吃时

一般不用筷子,稍嫌有点费劲

还是用汤匙舀,才可点滴不漏

舀起的是汁,是精髓

是岁月的甘美和芳香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也说人好水也甜

我有幸尝到这里的汤汤水水

我赞美这土和水

我赞美这碗和汤

此地甚好!汤是正宗

汤是万变不离其宗


2018年3月21日






《杨芳包坨》


题记:地处鄂东南幕阜山下的通山县杨芳林乡,很早以前有一种久负盛名的土特产——杨芳包坨 ,又名薯粉坨 ,原料优良,技艺精湛,配料上乘 ,品质一流。吃杨芳包坨 ,品乡土人情,令人回味无穷。


圆圆的样子,美美的味道

看见就好奇,尝过就惊叹

精心挑选剁碎的肉丁、油干子、干笋片.....

按需所取组合成内馅

上好的薯粉经开水冲泡揉合成外皮

外部下足了功夫,内里做足了文章

像团起一个容器,讲究包的过程和细节

将那么丰富的内容装了又装

再将封口这最后的工序捏了又捏

仿佛包进了流传很久很久的美妙传说

包进了一方水土独特的民风民俗

包进了山里人满满的淳朴和热情

一个是一个,一个个个大、皮薄、实沉

那圆滚滚的圆,表里如一的圆

挤挨在一起,或煮、或蒸、或炸

任哪一种方式,都是味蕾的极致诱惑

如若佐料本地的酱油、豆豉

则更加芳香四溢直抵鼻尖

那在过去最盛大的节日或

贵客盈门时端出的稀奇菜

如今成了百姓的家常菜

成了远近闻名的招牌菜

成了蜂拥而至的游客的首选菜

不能不说这日子好了,这菜也

四季有,天天有

一道菜,其实真的包含了很多

散发了很多,多像

杨芳的芳名


2018年7月31日






《大畈麻饼》


题记:地处鄂东南的通山县大畈镇手工生产麻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配料精致,色香味美,老少皆宜,是中秋等喜庆节日的传统特产。


十五的月亮大又亮

大畈的麻饼圆又香

你是天上的月,我是地上的饼

中秋之夜共享最好的月饼

我是原料,我是高级面粉、上等芝麻、优质茶油

我是冰糖、葡萄干、陈皮、金钱桔......

我是手工,我是拌、我是糅、我是搓、我是打、我是撩

我是流程,我是一蒸二熏三烘四烤,出笼凉干即可食用

我是历史,出生于明清,并最早出自阮姓之手

我是 “一绝”,我曾享誉武汉三镇......

总有年年,年年有今日

我是色香,我是味美,诱惑你的胃

我是质感,我是隐喻,擦亮你的玉

我是童年,我是故乡,永驻你的光

我是磨盘,我是年轮,映照你的魂

总有年年,年年有今日

我是亲人静静的守候,我是游子切切的药引

我是合家满满的欢聚,我是世间暖暖的温情

总有年年,天上的银光在流淌

年年有今日,密密的小芝麻放大了双面金黄

你是天上的月,我是地上的饼

中秋之夜共享最好的月饼

十五的月亮大又亮

大畈的麻饼圆又香......


2018年8月24日


作者简介:宋朝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作散发于《诗刊》《诗殿堂》《山东诗歌》《长江诗歌》《流派诗刊》《湖北日报》等纸质报刊和中诗网等网络,有诗作入选中国诗歌网 “每日好诗” 、“中国好诗”。


朗读者:陈云仙,咸宁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通山县作家协会会员 热爱瑜伽、朗诵,现供职于咸宁银行协会,她的人生格言和做人原则是: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也不讨好任何一份冷漠。

主    编:阮冰

编    辑:徐微

编    审:邓文义、阮翀

监    制:方雷

总监制:阮班新

出品人: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