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新改扩建6所中小学,新增7400个学位化解“大班额”

7月2日,记者来到通山县大垅口学校项目建设现场,教学楼主体已完工,数名施工人员正对外墙喷漆,抢抓施工进度。

大垅口学校项目位于该县县城西郊,总投资2.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63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米,学校建成后可容纳学生人数2700人,是该县为解决教育“大班额”、学生上学难等问题而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

随着通山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日益增长,适龄学生逐年增加,而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出现“生多校少”现象。同时,由于过去农村教育基础较弱,师资力量流失较大,导致偏远乡村教育更加薄弱,大量群众将孩子送往城区就学,城区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大。再加上许多市民“跟风跑”,盲目择校,导致“大班额”问题日益严峻,“大班额”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通山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减少择校就读行为,早在2014年,该县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坚持从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做起,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提升农村学校师资素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农村生源进城择校现象,减轻城区学校“大班额”压力。

目前,该县已对89所农村学校进行改建;近三年来,累计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教师659人。

2017年,该县为了进一步化解“大班额”问题,制定了《通山县消除中小学校大班额工作规划》,明确了消除“大班额”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出台《通山县中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工作方案》,从严规范招生行为,消除了无序招生和生源无序流动的现象,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

“等新一批学校建好后,能从根本上缓解困扰通山多年的‘大班额’问题。”大垅口学校项目专班干部徐德炜说。

为了从跟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该县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新建迎宾路小学和大垅口学校。同时,对通羊四小、实验中学等4所“大班额”问题较为严重的中小学进行扩建,着力化解“大班额”问题。

据悉,在新建、扩建学校完工后,可新增7400个学位。

除了自身加大投入外,该县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办学,弥补短期政府教育投入不足,通过民办学校吸纳、分流生源,稀释城区公办学校班额压力。

目前,该县已引入7所民办学校,还有3所正在洽谈中。

“教育是关乎社会民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县教育局副局长孔祥树说,我们将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力抓好各项教育工作,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通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来源: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