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评论》:攻坚过后“尽开颜”


奋斗是70年不变的接力,更是新时代的底色。

刚刚召开的2019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推进会,公布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线五治”百日攻坚战考评结果,通山县排名第一。

这个第一,靠政治站位来定盘。市委市政府召开“五线五治” 百日攻坚战动员会后,县委县政府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全面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翻身仗。县委书记石玉华要求全县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相关会议要求,结合“一山两线”整治工作,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美丽宜居乡村,让全县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美好生活,分享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新成果。

这个第一,靠艰苦奋斗来驱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百日攻坚,舆论造势。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县融媒中心派出六个采访小组,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跟踪报道,统一播出,好的表扬,差的曝光,全县上下受到很大震动和热烈反响,纷纷拿出整治措施大力推进百日攻坚行动。全市百日攻坚现场会召开后,县委、县政府马上组织人员到邻县考察学习。县委书记石玉华、县长陈洪豪要求要主动学习兄弟县市区先进的思路、扎实的干事作风和大气的建设规划,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前向好。“树立山一样的崇高信仰、增强海一样的为民情怀、锤炼铁一样的责任担当、激发火一样的奋斗激情。”全县干部放弃了双休日,以滚石上山,攻城拨寨的气势打响了百日攻坚战。

这个第一,靠真抓实干来实现。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牢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最终目的还是要体现在工作成效上。古人云: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全县牵住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牛鼻子”,既抓“五线”主战场、也抓“五治”着力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打开思路,在整治建设中,各项资金如何用好、用巧,如何因地制宜建立富有通山特色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有效探索。改变了以政府为主体、依赖政府为主导的老套思维,利用好的投入、建设、管理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其中、领衔打造,让我县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入一股富满活力的新能量。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深入其中、投身其中,成为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胜的关键因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总书记曾援引《离骚》中的这句话,惕厉全党历史性赶考并未结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深信,只要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为重要保障,在全市各项考核中就能拿更多的第一,也一定能够在推动全县山通水富绿色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铸就新辉煌!

路虽难行者必至,事虽艰干者必成。白墙,灰瓦,庭院,新居与古宅、房屋与绿树、花香与果香遥相呼应,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通山徐徐铺开。

名词解释:“五线”,即铁路沿线(高铁、城铁、普铁)、公路沿线(高速、国省道和县级主干道)、水体沿岸线(长江、河湖库)、重要节点沿线(口子镇、城市进出口、旅游景点等)和村庄沿线。“五治”,即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拆(两违建筑和危房、旧房、广告牛皮癣)、改(改水、改厕,立面改造)、种(种树、种花、种草)和建(规矩、机制和文明)。


(编辑:谭茜  编审:阮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