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特别呈现
你坐过这样的客车吗?
“哎呀那个站台上,哎哟那个闹嚷嚷,身擦着身子膀靠着膀,伸长了脖子,瞪圆了眼睛,摩拳又擦掌。好容易等来车一辆,前呼后拥你争我抢,真像是冲锋上战场。车门一开赶紧抢,见缝就钻手拉肩扛,孩子哇哇哭哇,老头使劲嚷,哎哟哟,哎哟哟,哎哟哟,哎哟哟,你高跟鞋踩在我脚面上。哎哟,哎呀呀,从此我得了病一场,一看见汽车心里就紧张,哎哟。”
这是著名词作家阎肃所写《乘车难》。阎肃是一位接地气的艺术家,这首歌词用维妙维肖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群众乘车不易的现实生活。有图为证。
1979年,横石客运站,人们为了搭乘到县城的班车,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
1980年,慈口到县城班车,每天早上一趟,挤不上去就只能等到第二天再来挤了。车快要开了,有个女乘客正从窗口钻进车中,实在无法钻进车里就站在车顶上,翻窗而入以及坐在车顶行李架上是常有的事。
1981年,客运班车不仅载人,还要装货,客货混装是常事。从山界开往县城的班车,一路上都在往车顶行李架上装运木炭。
1981年,上了车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这辆开往横石的班车中途抛锚,乘客饥肠辘辘地在路边等了几小时,才见到开来接人的班车。
1988年,班车不是每个乡镇都有。一些居住在山旮旯的人,经常搭乘满载楠竹、木材的车辆。这是从山界开往厦铺运输木材的车辆。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乡村群众出行都是乘坐这样的农用车。
1988年,这是从畈泥到县城的客运车辆。这辆自行车坏了,要搬到县城去修。当时的畈泥公社包括现在的大畈镇板桥村、西泉村和通羊镇的郑家坪村等。
1989年,县城开通的公共汽车客满为患,挤在车厢夹缝中母亲怀抱中的婴儿现在该到了而立之年了。
说够了烦心事,来点开心的。这是1979年各行各业乐为“四化”作贡献时,县车站餐馆职工把早点送上班车出售。
1983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县迅速开展起来,县车站职工改变工作作风,为乘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衣、食、住、行是百姓生活的基本需要。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式多种多样,通山人不仅出行不再难,还能行得舒适与便捷,家用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公交、高铁、飞机、网约车从时髦到普及,昔日出行难已经凝固为历史的记忆。
夏 勋 南,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