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通山】百集历史图文第六十七集:带你走进40多年前的汪家畈

开启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特别呈现



带你走进40多年前的汪家畈

近日,汪家畈火了!由县融媒体中心刊发并推送的一篇介绍九宫山下的闯王镇汪家畈村《美丽乡村入画来》上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并被今日头条转发。文中乡村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那片沃土上铺展开来,令人心驰神往。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你知道汪家畈的峥嵘岁月吗?知道汪家畈村民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的艰苦历程吗?这组拍自1970年代的照片,带你走进40多年前的汪家畈。



什么叫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1974年,汪家畈村制作的治山治水建设新农村远景沙盘模型。40多年后梦想成真,村民心里真高兴。




1975年,要致富,先修路,汪家畈村男女老少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群策群力、自力更生修建汪家大桥,举一村之力,修建如此规模的水泥大桥,厉害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都彰显了汪家畈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1975年,大桥的拱形桥面,由当地石匠凿出来的一片片水泥预制块构成。



1975年,建桥是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村里学校的师生来到工地,为修桥的社员群众表演文艺节目。



1977年,两年后,我再次来到汪家畈时,大桥已经建好,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这里快乐地游玩。




1977年,当年的稚童,如今已年过半百,你们过得还好吗?还记得当年为你们拍照的那位叔叔吗?



1974年,汪家畈村(原联工大队)党支部成员学习儒法斗争史。当时的如火如荼的学习活动,曲解历史和经典为政治服务,一度造成了思想理论上的极大混乱。在今天看来,不管是儒道之争还是儒法之争,都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尽管在现在看来有所偏颇,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思想的激烈碰撞才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1975年,汪家畈村的发展进步,源于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班子。这是当年汪家畈村干部,用心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的情景。




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忘初心跟党走。汪家畈能有如今光景,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多年的坚持不懈,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村委班子,离不开凝心聚力的广大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汪家畈村以生态宜居的“模样”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步履铿锵地向我们走来。


夏 勋 南,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