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璠府第的前世今生



作者:李城外



位于咸宁市通山县大路乡吴田岭上王的王明璠府第,于2002年11月被列为湖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又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南一处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古民居,时隔短短11年时间,何以从省级文保单位一跃而成“国保”?它的优势在哪里?特色在哪里?发展前景如何?为了得到满意的答案,近日,笔者又一次走进王明璠府第。

①风光一时的“朝议大夫”

王明璠府第又称“楚天第一大夫第”,是湖北省现存保护完整、单体规模最大的晚清封建庄园式建筑。一个清代的七品官为衣锦还乡而营造的私宅,为何被命名为“大夫第”?这还得从它主人的身世说起。

王明璠,字奂若,号璞夫,1829年(清道光九年)生于通山。他自幼聪颖过人,19岁便获县试第一,十年后又中举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先后被任命为江西武宁候补知县,因赈灾和剿匪有功,得以升迁,辗转上饶、南康、丰城、瑞昌、萍乡等五县任知县。王明璠虽从政时间不长,却屡有政声,被上司誉为“江西干员”。因晚清官场腐败,58岁时以省墓为由回乡居养。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王明璠得知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不免中夜悲愤,拟《救时刍议》一册,跋涉数千里,进京面奏。为褒奖其衷心,同治年间被朝廷诰授奉政大夫,光绪年间晋封“朝议大夫”衔,享受从四品俸禄。因此,王氏宅院幸得“大夫第”之名,益发光宗耀祖。春风得意的王明璠,旋即换下“太原及第”的旧门匾,亲书“大夫第”三字高悬于门楣。

王明璠不只是小有作为的县官,还是一位颇有才华、不乏血性的文人。他在丰城担任县令期间,就撰写了《凤山书院记》,留下佳句:“每当天晴雨霁,纵望远峰巑岏,万笏朝拱,岚光云影,新翠一色,豁然开朗,气象万千,此诚读书之胜境也。”后执掌萍乡,又为续修县志作序,发出“余责任守土,不得不后文事而先武备”之慨叹。1884年(清光绪十年),法越之役爆发,刘坤一举荐王明璠领兵抗法。在应军机处的诏令进京之时,他立下了驱除鞑虏的决心:“一闻朝命出通山,何望封侯抱印还。若不靖边驱鞑虏,此身羞入镇南关。”附注称:“法兰西军进犯台湾,突袭福建马尾港,进攻越南西山,广西危急,朝廷命余进京受职御寇。临行留赠故乡父老。”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军大沽口,清廷下诏宣战,远在鄂南赋闲的王明璠闻联军紧逼天津圣驾西幸,感而有作:“洋夷鼙鼓震津门,圣主蒙尘夜出奔。安得尚方三尺剑,亲提劲旅救神京。”又赋七律遣怀:“海沸天翻六十年,神州破碎赖谁肩。早知危局难孤立,久卧空山愧苟全。国脉已随民血尽,烽烟又向帝都燃。揪心日日登高望,对此山河泪涌泉。”(《晚登西阜》)其拳拳报国之心,可见一斑。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王明璠寿终正寝,享年78岁。“富不过三代”,其膝下六子大多嗜吸鸦片,家道迅速破败,显赫一时的大夫第从此失去昔日的辉煌。

那么,大夫第又是何时建成,何以能够建成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王明璠之父王松坡早年务农,仅有一间土砖房。道光末年,王松坡改行经营苎麻生意致富,且在县城开发行票据的商号。咸丰年间,王松坡回乡扩建房屋即今老宅,当地人称为“新屋道”。及至1858年(清咸丰八年),王明璠中举后到江西当了县令,王家因此而发达起来。据说,王明璠先后娶了六任妻子,生有六子四女,他紧邻其父老屋旁西边新建房子。房屋除特别宽大(戏楼、宗祠稍有装饰)之外,比较简朴,只能称为大宅而非豪宅,这在当时极为少见。当年王明璠在江西做知县时,用棺材偷藏银子,多次用船溯江运回家乡。实际上王明璠家族祖上是“麻商”,萱麻生意做得很大,且有专门商票在境内流通。这也是王明璠府第得以顺利完工的真正原因之一吧。

②宗谱及史书中的王明璠“行状”

自古以来,宗谱乃是百姓血脉赖以传承的“家庭档案”。民国时期续修的《王氏宗谱·清箱堂》有一篇《诰授朝议大夫璞夫公传》,对我们今天加深了解王明璠其人其事大有帮助,不妨照单全收——

王君明璠,字璞夫,世居湖北通山县。幼贫苦,笃志绩学,年十九,补博士弟子员。咸丰戊午,领乡荐,再举进士,不第,以知县筮仕江西。

初试乐安,时粤匪蹂躏,所至民生凋敝,豪绅复藉,团练鱼肉乡里。公下车,首锄强暴,招集流亡,地方赖以安堵。复权上饶,其时浙江沦陷,广信毗连浙境,兵差络绎,邑前令以寇氛逼近,请于赣抚沈文肃公,仿河南、山东坚壁清野之法,筑碉堡以避贼。兴筑,将半费,约数十万民怨沸腾。公涖事,乃言于大府曰:“广信山多,有险可守,非若豫齐各境地势之平坦也,何必括搜民财从事于寨堡,且发逆非流贼可比,今以山谷行平地法,贼倘踰山越岭而来,按高临下,乘我不备,祸将不可胜言。”文肃公深韪其议,命罢碉堡之役。先是,饶城募勇数百,各乡设局,敛费赡勇,计佃所入谷数三十分之一,按月抽取丁役,沿索急如星火,差费倍之,合邑共百余局,岁费不资,大为民累,公慨然曰:“从数百充数之乡勇,耗民间百万之脂膏,有司之过也。”既诣府,请裁并各局,访延邑绅之廉正者数人,总其出入,训练丁壮,俾资守卫勇,粮仍旧,而奇敛尽蠲,饶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数。

唐江者,安南府属一大市镇也。初为贼踞,贼平南康人郭得胜者,曾以功至参将,复纠党千人据其地守,令往诘不应,大府遣员率兵往谕,亦不屈。时浙江初平,金陵克,复在旦夕。沈文肃公虑溃逆四窜,得胜等勾引成巨患,集僚属密议曰:“郭逆窃据唐江,心腹之患也,不早除,将噬脐,吾欲得一才智吏计擒之,谁可者?”众莫应,沈公曰:“其上饶,王令乎檄?”公至谓曰:“南康事如箭在弦,君去相机而行,吾不遥制也。”公遂轻骑往,具酒食,召得胜等与计事,预伏壮士以待,得胜轻公之不备,至则即席擒之,余党惊溃,远近帖服。粤匪再窜江西,各郡戒严,公督办团防,募勇七八千以备征调。贼由雩都入赣县,近薄南康,公勒兵往援,贼不敢犯,遂解南康之围。

丁母忧,去官,起,复权丰城,旋调瑞昌。邑素号瘠区,外江内湖,公倡筑长堤以捍水患,人称为“王公堤”。

同治九年,萍乡饥民聚众攘夺,抚军刘忠诚公檄。公摄萍篆,且命协营偕往,公曰:“饥民意在得食,富可理,遣请单骑莅事。”卒,遣散之邑南。哥老会首邓炳朝结盟拜会,党羽四布,于亷知其事,思有以歼之,因念团练以保境保甲以清匪,积谷以安贫,三者宜并举,集邑绅商之。议甫定,而楚南会匪已窃发于攸醴间,公率团防与邻省兵合,擒斩匪目,解散胁从,惟炳朝一人漏网。闻于大府,时浮梁某令获一匪首,上其功,刘忠诚曰:“王令向为江省干员,由今观之,其不如浮梁某令也远甚。”后浮梁文武争功,互相告讦。忠诚派员往浮梁,密查过萍。公出所,追缴飘布一簏,相示皆未经。上闻者,委员覆命,忠诚翻然曰:“王令盖不肯以人命换功名者,吾前失言矣。”萍邑迭经兵燹,重以饥馑,民不聊生,公以所余团保经费买谷三千石,积于城中,曰“福惠仓”。复谕邑绅,于烟户册中附载田亩。计亩捐谷,择各乡适中处建仓分储,仿古人义仓之意而变通之。萍邑十乡百有八团共有谷五万石。治萍三载,百废具举,保甲之法亦全省效之,萍民歌颂,建生祠百余处,春秋两祀,至今思慕不衰。时公父松坡公年逾七十,公告养归,松坡公卒,居丧哀毁。

光绪甲申,法越之役,朝廷广求人才,刘忠诚公曾以才行并茂,疏荐公,交军机处存记。至是应诏入都,曾越事已定,乃以知府仍发江西,公痛时事日坏,国家用人亦不能尽其才,遂萌退志。岁丁亥,以省墓告归,家居二十余年,课子弄孙,莳花种竹以为乐,顾独居。

深念虑国为家,庚子之变,闻两宫西巡中,夜悲愤,拟救时,刍议一册,奔赴行在,适两宫回銮,不得上。以垂暮投闲之人跋涉数千里,冀效忠爱,其志可悲也。

光绪丙午年十月十五日未时,卒,年七十有八。有子六:宗濂,宗洛,宗沂,宗泗,宗泽,宗潞。宗濂知陕西平利县,宗洛四川分县。孙义森、义焱、义镇、义精、义桐、义焕、义明、义悦、义成、义仁、义熹、义洪、义师、义鼎、义杰、义典。

贺良朴曰:“王公才略,固可任方镇当一面,惜仅以守令终也。然大乱之时,地方糜烂,得贤有司如公,其所造顾不大哉!”其子宗濂为余从侄婿,尝述公之言曰“清慎勤”三字,尚不能作好官,必加“明决”二字,乃能有济。至哉言乎?宗濂、宗洛等居官,皆卓然有政声,可谓能继公志者矣。

宣统元年,岁次己酉仲秋月、谷旦。

诰授朝议大夫、邮传部员外郎、年姻愚弟贺良朴拜撰。

勿庸讳言,宗谱所云多有溢美之辞,作为一个封建官吏,王明璠的形象并非真的如此“高大”。须知“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王明璠府第的建成难免会凭借一些不义之财。其时不可能有官员“个人事项报告”之规,否则王明璠有口难辩。另据《清实录》(卷四百四十八“光绪朝实录”)记载,称他晚年居乡期间,“妄自尊大,遇事把持,籍筹平粜为词,勒派滋扰,实属任性妄为,肆行无忌。”还被两江总督张之洞告到了朝廷,后不了了之。但从现在的眼光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何况本文的主旨在于介绍府第的建筑,不必评判王明璠的是非功过,“立此存照”而已。

③匠心独运的封建庄园

王明璠府第始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它占地达1万平方米,分为老宅和府第。老宅为王明璠父亲王松坡所建,占地1200平方米。府第即是王明璠退官回乡后修建的,占地645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面环水(吴田港,人称玉带河)。经王家几代人精心打造,扩建成集生产、生活、作坊、学堂、花园、仓库于一体的封建庄园。

府第属徽派建筑,庭院唯一的大门取名“芋园”,寓含“土生土长、落叶归根”,“根叶茂盛,子孙昌盛”之义。宅中大小天井多达28个,充分体现主人“四水归堂”、“天人合一”和“肥水不落外人田”的理念。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形成了五重五进合院,由住宅区、附属建筑、院落等组成。第一列门前有围子墩两座,院落内有古井一口,古井旁有一间小房“面壁室”,供做错事的家人和晚辈闭门思过之用,相邻的一间则是主人开的私塾。紧挨着的一片空地是七个粮仓,可见王家当年收租之多,无疑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第二列是青石板墁地的内院,第三列是主居室、五进十一开间的大夫第,其中第一个厅堂称“益政堂”,主要用于陪客第二个厅堂叫“中堂”系晚辈请安之所。第四列为后院花园、果园。其平面布局略呈长方形,成棋盘格横向排列,住宅区座西北朝东南,以家祠为中轴,家祠由一条大巷直通到底,家祠的长巷子西边摆有“江西萍乡七品正堂”和“回避”“肃静”之类的巡行牌。将官场的仪仗移至家中,用现在的话说,无非是“显摆”,既光宗耀祖,又展示威严,同时也折射出讲究尊卑秩序、维系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时尚。尾进是王家祖祠,供奉先祖,雕梁画栋,装饰辉煌。两边严格对称布局,建筑面积3600平面米,面阔11间,进深5进,每进可联通,又各自是一个独立小院。有48间正房,16间厢房。中轴线为一条宽3米、长80余米的长巷,即女眷们平日行走的避弄。祖祠前天井正面及两侧建有工艺精湛的木雕戏楼。戏台下方画有八卦,对应天井,取“八卦照井”之意。院内建筑用材粗大,桶扇、楼台装修趋简,木构抬梁与穿斗并用。猫拱式山墙、凤状翼角额具地方特色。府第选址座西北朝东南,意为采八面之风。为解决水源,王家命人在河上游与建筑后院平行的河床中筑起一坝,引水至后院饮用井中,余水则沿绕院四周的水渠流淌,终年不断,寓示家财、人丁兴旺,同时给周围广袤的农田带来灌溉之利。府第四周高墙围护,这条人工开凿的“玉带河”傍院而流,河之东西两处分别建“风雨桥”、“功成桥”,两桥为村落连接外界的通道。“玉带”原本指清代官员朝服中间所系玉带扣,自然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鸟瞰“大夫第”,东有荷塘,西有果园,南有竹园,北有后花园。附属建筑占地3200平方米,主要供佣人居住。青石板铺地,两旁有“讲经楼”、“怡济药房”、马厩、碾房、织房、柴房、牢房和杂役间三十余间等外围建筑。这一建构,堪称在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水系美化生态环境、追求和谐的成功范例。

王明璠算得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粗通医学、熟谙地质堪舆、麻衣神相术,在建筑中充分融入个人智慧,体现“紫气东来”“座北朝南”的安居理念,遵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方位意识。主体建筑为上下两层,檐下为如意斗,枋、棱为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木雕图案,石木梁柱粗大,抬梁与穿斗并用,格扇、楼台装修简朴、富有气势,外墙为“猫拱墙”,建有“玉带河”水系,与“风雨桥”景致相映成趣,寓意风调雨顺,广聚财源。由此可见,王明璠府第从布局到装修,充满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处处体现出主人的文化素养、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装修的细微变化反映了家庭主次、等级的关系。此外,“大夫第”所遗留大跃进时期的史迹,则反映着建筑在不同时代的用途与社会发展的变迁,具有较强感染力。

如此绞尽脑汁,自然是主人的得意之作。难怪晚年的王明璠在诗中写道:“案牍劳形岁月摧,身心虽老可寻梅。堪怜山下窗前竹,不改清音待我归。”——孤芳自赏之情,跃然纸上。可见“芋园”无疑是王明璠的“养心斋”和“避风港”。

④古民居保护的稀有“标本”

王明璠府第位于县城西郊,走进“大夫第”,古色古香的木雕和石雕,锈迹斑斑的褪色门环,令人倍生思古之幽情。新建35米仿古廊道和乃心亭、洗墨池、钓鱼台等仿古园林建筑,亦令游客流连忘返。

据了解,湖北省文物局的专家多次组织对王明璠府第进行考察论证,认为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失为我省古民居保护的一个范本,真正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当地群众回忆,“大夫第”建成后,由王明璠家族的直他系亲属及管家负责管理,不久,主人告老还乡后自己操持家府第的事务,并热衷赏花、种竹。王明璠尤其钟情于乡间办学,死后则由其后人传承,所建私塾延续至建国以后。到了土地改革时期,畈上王村的贫雇农分得府第的房产;在大跃进运动中,府第又被辟为合作社社址,并留下不少具有当年时代特色的壁画、宣传栏、社员劳务表等文物遗迹;人民公社化以后,又由王明璠后人及土改后拥有产权的农民搬进居住,多达30余户;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户迁出府第,另建新居。

通山县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高度重视王明璠府第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早在1988年,县政府就专门发文,将府第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县政府公布了府第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2003年,县政府委托省考古研究所制定了《王明璠府第维修方案》;一年后,又制定了相关维修与建设控制地带利用和开发规划方案,还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负责周边环境的整理、防火防盗,配合进行方案制定和确接待工作。随着府第的影响日益扩大,又成立了文物管理所。

如今的王明璠府第,人工水系完备,建造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更有甚者,与老宅及村庄隔墙连片,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民居群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时期中国南方农村自给自足的庭院生活的体现。府第成功申报“国保”后,通山县大路乡将“大夫第”列为重点文旅开发项目,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新村建设与古民居开发并举,以大夫第为中轴心进行环绕式旅游开发。第一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整旧如旧、恢复原状”的维修原则,投资5600万元对古民居整体进行保护修缮、整危除险,保证了王明璠大夫第这一古民居能再现昔日风采。第二步,实施“三乡工程”,引市民、引人才、引资金推进整体旅游开发。投资1300万元,建成占地28.6亩,具有停车场、仿古大戏台、公厕、健身区、绿化长堤、花卉观赏区、展览区等众多功能区域大型文化活动广场,建成后将成为全县市民、村民的最大的休闲、文化、娱乐平台,也是全县举行大型户外群众文体活动的首选场所。与此同时,吸引京达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规划用地110.433亩,建成了一条连接王明璠古民居的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休闲漫步的仿古民俗步行街。同时,以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开发畈上王500亩荒山,吸引巨资建设吴田花海、动物园、儿童游乐园,真正将王明璠古民居打造成一个集民俗采风、住宿餐饮、休闲购物、游览观赏等为一体综合文化旅游中心。

更值得称道的是,王明璠大夫第新村建设已按“一区两轴四园十八景”进行规划。“一区”即是王明璠大夫第核心保护区。“两轴”指的是沿现有已建成的民居建筑规划大夫第民居景观园、古民居大观园、文化园和农业生态体验园。“十八景”则涵盖大夫第景区地标、农业生态基地、王明璠大夫第、景观园、民居风情街、王明璠雕塑、玉带河花溪溪水景观带、古民居大观园、农业采摘基地、文化广场、王明璠草堂、书院、诗词碑林、北望亭、古井台、洗墨池、茶文化观、景观标和牌楼,等等。——可以预见,未来的“大夫第”,将以“大夫第”无可更替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成为通山县旅游产业对外的一张新名片。

行文至此,笔者联想起一位当地名士参观王明璠府第后的留言:“一座封建王朝的政治大厦倒了,一幢代表清代建筑艺术的府第留着;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垮了,一位半忠君半悯民的县令还活着。”睹物思人,思绪万千,不禁赋诗二首感怀,其一:“谁料芋园成国保,但闻今日楚留香。晚清县令知多少,几个能超岭上王?”又云:“名闻天下九宫山,落难闯王悲泪弹。应羡明藩州县吏,私宅成片胜金銮。”——通山县境内仅有两处“国保”(另一处为闯王陵),两相对比,曾一度贵为“天子”的李自成,结局竟不如一个小小的县令啊!(摄影:李成园)

原载《档案记忆》2019年第12期

(编辑:徐微   编审:阮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