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曾背井离乡,外出闯荡;
归雁有巢,乡愁有根,
助力乡村振兴,他们选择归来。
湖北之声特别策划
《与打工者同行——青春作伴好还乡》
直击农村热点,探寻发展新路,
十六年新闻品牌,2019诚意奉献。
2019与打工者同行——青春作伴好还乡
第三篇《守护家园留住乡愁》
咸宁市通山县地处鄂赣交界处,是湖北省著名的“民居之乡”,洪港镇江源村就是代表之一,这里曾拥有40多栋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
过去,村里人大都外出打工,不少老宅逐渐破败坍塌,这让一位在外打工创业的年轻人十分着急,他立志要尽自己的努力,把村里的古民居保护并开发利用好,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另一条途径。如今,这个曾经破败的村庄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 这里古民居保护的“江源模式”,成为了全省样板。
王定钊向湖北之声记者介绍江源古民居
通山县江源村,位于九宫山北麓两山之间,这里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祖祖辈辈都住在历经沧桑的老宅里,靠种地维持生计。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村里的年轻人们纷纷走出村子,王定钊15岁时就跟着堂叔一起外出务工,干过销售,也跑过市场,走南闯北多年,最后在南昌站稳了脚跟。
“九几年不是流行出去打工嘛,我们家里的长辈在村口竖了一个天灯,祈祷在外面的孩子平安顺利,晚上在这里会点香火的。“
在外打拼多年,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老家的房子也越来越新了。2005年,王定钊回村结婚时发现,村里掀起了“拆旧建新”的热潮,昔日无比熟悉的青石巷道、青砖黛瓦、古井古楼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新窜起的二层高洋楼。
我记得小的时候所有的房子都连接在一块,大门一般都不关,整个村子民风淳朴,那现在不一样了,水泥房一做,以前的巷道不通了,门也关了,没以前那种感觉了。
老宅一角
历史与现代,破败与新潮,这些老宅似乎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它是村民们极力想要挣脱的束缚,也是王定钊眼中亟需保护的历史与文化。王定钊想不明白,如此好的文化资源,为何要轻易拆除?
“看到了很多城市的老房子保护得特别好,然后开发搞旅游,因为老房子带来了很多游客去参观,我觉得我们村里的老房子不亚于他们的老房子。“
王定钊果断行动起来,动员自家长辈修缮老宅,第一时间劝阻村里的拆建行为。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村民的不解、反感与厌恶,甚至还有村民晚上偷偷戳瓦片,巴不得老宅快点坍塌。
“村民一:以前很多在外面打工,建设新农村,就是说老房子住了,在外面看到平房想也换下新的。
村民二:搞起来有什么价值,我又不在那里住,又不放东西,所以那个老房子没价值。老百姓图的就是安居乐业,一个温饱。“
文物保护单位——子英乡苏维埃旧址
为了得到村民们的理解与支持,王定钊四处奔走,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讲述保护老宅的重要性;为了挖掘江源村的历史文化故事,王定钊翻家谱、查资料,在他卧室的柜子里,摆满了《通山县志》、《通山文史》、《阳信县志》等书籍。他将搜集的素材编发到各大网站,吸引了众多院校的师生们前来调研,不少摄影家和驴友也纷至沓来,江源村的“名气”逐渐打响。后来,更是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4年6月22号,那天我打开电脑打开省政府官网就看到公布文件,江源王氏老屋就在第六批省保文物保护的文件里面,那个心情都开心了两个多月,都开心得流泪。
王定钊卧室的书柜
2015年,省文物局负责人及专家到江源村调研后当即指示:县文物局将江源古民居作为全县重点,整体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着政府文物部门对江源村的老宅如此重视,那些曾经无法理解王定钊的老人们,思想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村民王能普:
“后来定钊和那几个古民居搞起来了,那个地主老屋,所以这边有一点点的信心了,看到了光明了,这条路有可能保护得住。保是肯定想保的,毕竟几百年来是我们的祖宗堂啊,保护古籍,祖上做的东西不能轻易让他毁掉。“
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
人心齐了,事就好办了。王定钊趁热打铁,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村民,成立了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不到一个月时间,理事会成员就多达百位。在大家的努力下,老宅保住了。
不过,接下来的路途仍不轻松,政府对文保单位的补助力度有限,老宅每年维修所需的高额费用,成了难题。理事会会长王能志:
“我们古民居没有收入的,全靠老百姓捐资,靠这个钱是保护不了房子的,必须自己有产业,有收入。如果不把老房子利用起来,时间长的话漏水啊永远是会坏,就保护不住,只有把它利用起来才能长久的把它保护下去。“
理事会会议在老宅里召开
如何利用古香古韵的老宅推动江源村的发展?旅游,成了第一选择。王定钊介绍,为了吸引游客,在保护老宅的同时,理事会采访老人、撰写村志,挖掘和恢复村里的传统民俗,努力留存与展现一个更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争创旅游名村
十四年来,为了保护老宅,王定钊经常往返于家乡和南昌,江源的历史烂熟于心,在外的生意却总无暇顾及,与其说他是一个生意人,更像是一个为保留传统而四处奔走的志愿者。王定钊说,村容村貌变了,发展前景好了,才能吸引更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们返乡,让家乡真正地发展起来。
“赚钱我们有的是机会,家里我们老房子保护下来了,以后世世代代能够传承下去,这个意义是最大的。如果是产业做起来了,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回家,村子人多了,乡村振兴就解决了核心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没有生产力如何去振兴。乡村振兴是要有人,要有人气。“
记者:张益恒、邱骏驰、温少海、李先华
编辑:潘文莉
审核:石卉、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