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玲,通山县教育局职员,疫情期间她一边在小区防控,一边牵挂着近80岁老母亲的冷暖忧喜。让她没想到的是,经历怀疑、焦虑后,老太太接受现实,安心宅家,读书、写笔记、做美食,把封城日子过得安宁丰盈。
3月15日清晨醒来,天才蒙蒙亮。望见小区卡点没了夜晚不灭的灯光,也没了来回晃动的人影,我心中不由一阵窃喜:莫非,这卡点要撤了?封闭的日子马上要结束了?通山人民可以解放了?若真能如此,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要知道,久宅在家,很多人都憋得慌。尤其是我年近80岁的老母,在这段将近50天的封城日子里,一路走来,何其不易。
母亲不停地在房间走动,说这日子真是难熬,和坐牢无异
母亲邓贝锦今年虚岁79,所幸耳聪目明,身体还比较硬朗。她勤劳一生,是个闲不住的人。
母亲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姊妹6个,她是老大。外公重男轻女,因为母亲是女孩,又是老大,外公不让她读书,要她在家带弟弟妹妹。母亲喜欢读书,哭着跪求外公,外公不答应,她就背着舅舅去学校旁听,被感动的老师,去做外公的思想工作,才有了背着弟弟妹妹求学的机会。
长大后,母亲成为村里的教师,后来调入通山县实验小学。母亲生育了7个儿女,我3岁时,父亲便离世。坚强的母亲不仅养育我们长大,还送我们读书走出农门。
也许是早年生活的压力、多舛的命运,养成了母亲如此勤劳、忙碌的性格。
印象中的她,年轻时就没好好在家休息过一天,她总是忙前忙后,为工作、为儿女忙碌着、奔波着。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为生活奔波,但长期养成的性格,早已渗透到了她的骨子里,融进了她的血液中。
晚年的她,虽早已习惯了独居,但穿梭于几个儿女的家里,奔跑于城乡之间,却是她的生活常态。她喜欢今天到女儿家,明天到儿子家的新鲜;她喜欢今天上县城,明天下乡村的热闹;她喜欢去地里种种菜,去球场打门球的忙碌……总之,若要母亲待在家里三天不出门,那简直是要了她的命。
↑母亲一生闲不下来
今年开年的一场瘟疫,给了人们一个猝不及防,疫情发展迅猛。1月23日,千万人口大城武汉封城。为控制疫情蔓延,政府要求全省老百姓宅家隔离,防控疫情。
不问时事的母亲却不以为意,她总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在她看来,这疫情也许就像一场感冒,没几天就会过去的。等到我和儿子告诉她疫情的严重性,向她宣传有关防疫知识,母亲才有点防范意识。
不久通山也封城封路封小区了,不能自由行走的独居母亲,开始一两天还好,到了第三天,便有些坐不住。我和她视频时,她不停地在房间里走动,说这日子真是难熬,和坐牢无异,要是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去乡下过年。
我宽慰她,现在到哪都一样,乡下也是不能串门的,那里还没有电视和网络,情况不见得比县城好。现在最主要的是要照顾好身体,若这个时候有个头疼脑热,想去趟医院都难。
母亲虽然点着头,但我看出了她的无奈。我知道,她内心正如困兽般挣扎。
这个春节,母亲成了我心头最深的牵挂
元宵节前后,湖北疫情到了暴发期。每天新增新冠肺炎人数,像夏日的温度计一样噌噌上升。母亲心心念念的解封,此时更是遥遥无期。
每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我就心如乱麻。最孝顺母亲的大姐去了浙江,最疼爱母亲的二姐去了武汉,两个心疼她的女儿都不在身边,现在她又被疫情隔绝在家,那份孤独可想而知。
这个春节,母亲成了我心头最深的牵挂。好在去年姐姐的儿子为她买了智能手机,年前姐姐又帮母亲拉了网,有了手机相伴,多少可以缓解一下母亲的寂寞。
和母亲每天一次的视频通话,成了我每日的必修课。
↑手机里与子女聊天,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候
从母亲的眼神、脸色和说话的语气语调中,我可以了解她这一天过得怎样,于是我的心情也随着母亲的情绪跌宕起伏。有那么一阵,母亲的脸看上去有点浮肿,孤独的母亲一下子看上去似乎老了许多,我的心,有种说不出的痛。
记得那是元宵节前的一天,我担心母亲的储粮不足,已是第二次给她送菜去了。可母亲接通电话,就絮絮叨叨说我不该买那么多菜,说是上十天也吃不完,还说要是需要,可以自己去超市买。
我一听,她到现在还如此糊涂,顿时有了火气,我大声说道,这解封还不知哪一天,只怕到时连吃的都没有,你还以为是平日,想吃什么有什么,说出去就出去,万一感染了怎么办?和你讲过多少次了,总不听,你要是还这样固执,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
母亲似乎被我这机关枪般的气势吓住了,她没有反驳,只轻轻地“哦”了一声,声音已不再洪亮,她的眼神倏忽暗淡了下去,表情也无比落寞。
她将头慢慢低了下去,像是受了不该受的委屈,又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正不知如何缓解,母亲已抬起了头,经过短时间的调整,她的眼神又恢复了先前的明亮,也许在那一刻,她理解了她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儿,都是为了她好。
我耐心的倾听是疗愈母亲孤独的良药
我就这样每隔十天半个月给母亲送送菜,保持着和母亲每天一次的视频通话。
慢慢地,母亲接受了这个现实,她不再烦躁和抱怨,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开朗。
她开始慢慢学会了看书,并将内容按健康养生、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等门类整理抄录,写成笔记。
↑读书、记笔记,母亲居家的日子安宁祥和
她开始懂得了生活。包坨煎饼,煮粥炖汤,也开始做得有模有样。
她开始懂得了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湖北新增确诊多少,疑似多少,死亡多少;哪个干部被革职,哪个省援助湖北、援助通山;预计什么时候到拐点,什么时候能上学……这些她都比我了解得还清楚。
↑母亲的读书笔记
她甚至开始学会了反过来关心我们。总是叮嘱我和老公外出排查要小心,一定要记得带口罩;要注意饮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叮嘱大姐和二姐在外要安心,珍惜一家人相聚时光……
每天的视频通话,母亲总会将这一天吃了什么,看了什么书,读了什么文章,和谁通了电话,说了些什么,都一一讲给我听。她说这些的时候,就像在给“上级”汇报工作,极其认真仔细,不漏一个细节。而我,总在耐心地听着母亲的讲述。我相信,我此刻的耐心倾听就是医治她孤独的良药。而我,也在她爽朗的笑声中得到了安慰。
母亲说宅家的日子静下来看看书也挺好的
三月八日,随着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病人康复出院,通山已彻底清零。不久,主干道卡点也撤了,通山疫情积极向好。
我见外面的防控松了许多,打电话叫母亲过来。没想到她断然拒绝了。她说现在已经习惯了,宅家的日子其实也挺好,人静下来看看书,也是一种修行。何况小区卡点还没撤,多的都忍耐了,不在乎再多宅几天,还是听党的话,小心谨慎点好。
她甚至还批评了那些迫不及待的聚众者,说如此大意,一旦再出什么事端,岂不前功尽弃,给社会添乱!我真没想到,这样的话居然出自母亲之口。
我可爱的母亲和我可敬的祖国一样,终于熬过了这段艰难岁月
母亲,只是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中普通的一员,她虽没有像医护人员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没有像无数干部群众那样奔忙在一线防控。但母亲,也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参加这场抗疫战争,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有千千万万和母亲一样的普通百姓宅家坚守,我们才能赢来抗疫的全面胜利。
↑刘贵玲(右)与母亲在一起
昨天周日,哥哥说天气很好,带母亲去乡下赏赏花,透透气。我想,在阳光下自由行走的母亲,脚步一定如春燕般轻盈,笑容一定春花般绚烂。
真好,我可爱的母亲和我可敬的祖国一样,终于熬过了这段艰难岁月,战胜了疫情。
我相信,经历了磨难的母亲,一定会健康长寿!
劫后重生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记者 刘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