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
咽拭子采集组组长
带头完成4938次采集任务
陈凡,女,1987年4月生,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作为咽拭子采集组组长,坚守工作岗位,完成风险极大的咽拭子采集任务4938人次,以扎实勤勉的作风和认真执着的态度,彰显了青年医护人员的责任和担当。
甘如意
4天3夜 300公里
95后女医生骑车返岗
甘如意,女,1996年10月生,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检验技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已回到老家过年的她,在公共交通全部停运的情况下,毅然决定骑自行车返回工作岗位。她一路不分昼夜、风雨兼程,历经4天3夜骑行300公里回到武汉。一到医院,她不顾膝盖的肿痛,立即投身一线检验工作。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逆行者”。
郭琴
感染新冠后再返一线
成为患者心理疏导员
郭琴,女,1982年8月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一直从事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因连续多日密切接触患者,她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进行隔离治疗并康复后,她第一时间返回一线继续战斗。除了护理病患,她还积极给患者做心理辅导,帮助疏解心理压力。面对媒体,她现身说法,号召人们要端正心态、做好防护、配合治疗。
莫若
主动请缨 将2岁女儿送回老家
坚守最危险的重症医学科病区
莫若,女,1987年4月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自从医院收治首批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她主动向组织申请,将2岁的女儿送回老家,义无反顾地来到最危险的重症医学科病区,开展转运接收病人、上呼吸机、心电监护、使用ECMO等工作,经常在感染风险最高的隔离病房连续值守10多个小时。
杨超
江汉方舱住院总医师
连续21天进舱 坚守到休舱最后一刻
杨超,男,1983年10月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请战,来到江汉方舱医院,作为住院总医师,连续21天进舱,开创性完成舱内医疗流程设计与优化。他主动放弃轮替休息,坚守岗位奋战到医院休舱的最后一刻。
95后大学生 成为烹饪志愿者
联系物资捐赠超600多万元
沈思静,女,1998年8月生,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本科生。她用责任担当践行青年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参加烹饪志愿服务队,联系捐赠蔬菜、调料、营养品、消毒设备价值600多万元。
汪家科
曾参与灭火战斗2000多次
疫情期间坚守岗位40多天
(疫情前资料图)
汪家科,男,1990年7月生,荆门市京山市永兴大道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参加消防工作以来,他参与灭火战斗2000余次、抢险救援4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近140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坚守工作岗位,连续工作四十余天,成功保障20余次全国疫情防控和消防安全防控视频调度会议。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
王利
放弃回乡过年
滴滴司机加入社区保障车队
王利,女,1990年4月生,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约车司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原本打算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她毅然选择留在武汉,报名成为“社区保障车队”的一员。她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带患病老人去医院、运输防护物资、帮居民购买生活用品。
翁新强
领导村民做好防疫
捐献新鲜蔬菜10余吨
(疫情前资料图)
翁新强,男,1988年11月生,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返乡创业,长期坚守在偏远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带动鄂陕两省700余户群众实现脱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坚守岗位、勇于担当,领导村民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为小新川村募捐新鲜蔬菜10余吨。
程远州
作为记者坚守抗疫一线2个多月
如实反映疫情防控中的难题和问题
程远州,男,1988年9月生,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记者。他曾参加多次重大采访活动,跟进报道精准扶贫、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题材,严守职业道德,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坚守武汉抗疫一线两个多月,争分夺秒采访写作,如实反映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难题和出现的问题,对湖北防疫措施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感谢青春有你
自请长缨
日夜兼程
共赴战“疫”
这就是对五四精神 热血传承的
最好注解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