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通山】百集历史图文第82集:满目青山话林业

满目青山话林业

通山是全国重点林业县,楠竹产量居全省首位,被列为全国“十大楠竹基地县”之一。

1971年,中央电视台在九宫山摄制《九宫翠竹》新闻纪录片。

1973年,横石材场待运的木材,我发表的第一张新闻照片。刊发于《湖北日报》,照片说明写道:“ 通山县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到三月份止已提前完成全年木材砍伐任务,这是社员群众正在集运木材,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1975年,下放在北山林场的知识青年给人工林打药治虫。

1977年,横石公社永丰大队林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1980年,沙店公社盤田大队积极鼓励社员栽竹植树,这是二生产队社员吴高炎家竹园一角。这一年,我县颁发山林权证和自留山证,开展林业“三定”(稳定山林、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林业生产开始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

再也不怕“割资本主义尾巴”了。1980年,黄沙公社孟垅大队积极鼓励社员在房前屋后、田头地边等闲散土地上栽棕树,全大队现在棕树3000多棵。图为社员正在剥棕。

1981年,慈口公社慈口大队积极鼓励社员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

1981年,杨芳公社杨芳9队社员黄端容正在割棕片。她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栽种棕树400多棵,每年收入达200多元。

满目青翠的大幕山林场。1982年,全县乡村林场和林业专业户迅速发展,出现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局面。

1983年,地处海拔900多米的大幕山林场,在有关科研单位帮助下,对野生中华猕猴桃进行人工嫁接获得成功,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是场长王定际向县区域规划办公室同志介绍嫁接试验情况。1986年,我县培育的中华猕猴桃“通山五号”在全省第二次鉴评会上被评为第一名。1988年10月,在全国猕猴桃品种鉴评会上,“通山五号”名列榜首。1990年9月18日,经过特别包装的400公斤中华猕猴桃“通山五号”,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食品,从通山运往北京。

1985年,县林政管理人员积极做好森林资源普查登记工作,摸清我县森林资源家底。

山上管得好,山下搞得活。我县成立林业公安局,重点林区设立林业公安分局或林业公安派出所,在放宽林业生产政策、取消木材统购派销、开放竹木市场的同时,加强对山林和竹木市场的管理。

1990年,南林村农民开垦板栗园。利用“冬闲”时间,南林桥镇组织全镇农民向荒山进军,投劳16000人次,垦荒造林3300亩,其中经济林1500亩。这一年,我县提出“两年准备、三年灭荒、两年巩固,全面实现绿化达标”的发展决策,坚持走商品林业、效益林业、生态林业之路,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荣获省绿化委员会颁发的“湖北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奖状和奖金。1991年、1992年又连续两年荣获此称号。

1991年,杨林乡茅坪村四组村民垦复楠竹。素有“楠竹之乡”美称的杨林乡,拥有楠竹林面积2万4千余亩,每年向国家提供楠竹30余万支。1997年,通山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中国竹子之乡和竹林示范基地县”,当年全县竹园面积18200公顷,占全县林地的10%,立竹量3400余万支,占全国总立竹量2%。

1991年,燕厦乡林业站工作人员正在勘测森林蓄积。位于富水库区的燕厦乡,坚定不移地走封山育林的道路,全乡封山面积达2万7千多亩。

1991年3月12日,植树节,地委书记徐晓春在大畈镇芦泉山扶贫基地,同村民一道种植柑桔树。他边干边对一道营造芦泉山千亩甜橙园的村民说:多种经济是大林业的一部分,通山人民要脱贫,关键在于做山的文章。

1999年,在湖南益阳举行的'99中国竹文化节、国际竹业博览会上,我县送展的“九宫”牌多功能折叠竹床被评为金奖产品,并由竹文化节组委会颁发奖杯和证书。

我县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专门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边远山村实地调查,登记建档古树名木2161株。2005年8月,开始对全县古树名木挂牌管理。

希望在山,成事在人。认识上去了,政策对路了,领导带头了,这是通山林业发展的经验所在。我们要继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建设“天更蓝、水更清”的大美通山、绿色通山而努力!


夏 勋 南  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



图    文丨夏勋南

编    辑丨徐   微

编    审丨唐   成

监    制丨邓文义

总监制丨阮班新

出品人丨阮胜利